农产品损耗严重,多是流通链出了毛病。11日,在全国农产品流通工作现场会上,六家规模企业介绍了各自在流通环节中降低损耗的先进做法,给潍坊的电商从业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由于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地冷库和批发市场缺乏,农产品采摘后难以在第一时间预冷、分级、包装、标准化,导致农产品损耗高,很多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率达20%以上,成为“市民买菜贵”的推手之一。
“源头采鲜,中间保鲜,门店才能卖鲜。”一亩田集团副总裁高海燕说,改善农产品流通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对产地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加强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分级包装、电子结算。
山西美特好集团则引入标准化载具进行物流作业,大幅减少了生鲜损耗。王成总监说,他们曾做过一项统计,1900吨西瓜,采用标准载具后,环比节省损耗费达18万。不仅如此,物流效率也明显提高,常温包装商品收发一车货由2小时缩至20分钟。
如何保鲜并控制成本是低温食品发展的瓶颈。厦门正旸物流公司采用蓄冷式多温层共同配送体系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宋可琪总经理说,该模式可避免低温车辆配送时因装卸货品而多次开启车厢门导致车厢内温度剧烈变化及能源浪费等问题。就成本来看,多温层商品配送不仅可利用一般的常温车进行冷链产品少量多样的配送,更因为常温车与冷链车辆数得以合并,可大幅降低出车趟数,更加环保。
山东家家悦丁明波副总裁说,减少损耗,冷运是关键。家家悦采用全封闭冷链运输的模式后减少了25%的损耗。鲜易供应链公司华北区副总白炎冰则介绍了“共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的经验,“冷链马甲”通过资源整合,可为供应链用户节约物流成本10%以上。顺丰集团冷运事业部销售总监周宁辉则就公司正在推广的EPP循环保温箱进行了介绍,该箱不仅能锁住农产品的“鲜”,还能重复使用,节能环保。
本报记者韩杰杰
新闻推荐
“2016中国(济南)首届CBD高端峰会”举行CBD首批项目月底面市
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陈玮)11日下午2点,由绿地集团主办的“2016中国(济南)首届CBD高端峰会”在山东会堂举行。记者从峰会了解到,目前济南CBD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招商稳步推进、首批项目预计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