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穿越万里的苍穹之恋

来源:潍坊日报 2016-10-2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模拟画面(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发)

这是中国航天人的又一个不眠夜。

10月19日凌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太空中,已经独自飞行了30多天的天宫二号终于等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如约而至。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内,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高达数米的巨幅屏幕实时显示着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状态信息。

一个多月前的中秋之夜,飞控人员就是在这里,遥控天宫二号远征太空。

3000米、2000米、1000米……17日清晨自酒泉发射升空的神舟十一号,飞行40多个小时,历经5次轨道控制,从万里之外追寻而来,与天宫二号的距离近了,又近了。

这是中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交会对接,承担着为未来空间站建设验证一系列技术的重要任务。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从无人到有人,从“单人一天”到“双人多天”“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神舟十一号报告,仪表显示,进入400米停泊。”飞控大厅里,航天员景海鹏的声音清晰传来。

这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等了2年时间。

任务准备期间,他们拟制了100多套飞控实施方案,攻克5项关键飞控技术难题,梳理制定1000多个各类故障预案,为这次飞行任务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飞船转120米接近”“飞船转30米保持”……飞控大厅里每一条洪亮的调度口令,大屏幕上神舟十一号每一次向天宫二号靠近,都牵动着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邹雪梅的心。

为确保自主导引段的顺利执行,邹雪梅带领中心总体岗位科技人员制定了近百个应急预案,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

应急情况考虑越周全,应急预案准备越充分,任务才能越安全。这是邹雪梅执行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心得。每次任务,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会把一条条已经走过的应急预案划掉。

“应急预案划掉的越多,代表着我们离最后的胜利就越近。”邹雪梅说。

近了,又近了……神舟十一号传回画面中,天宫二号上的十字靶标牢牢锁定在瞄准器中心。随着画面轻轻晃动,它们相拥到了一起。

对接接触,进入捕获锁紧程序,对接环锁紧。原本同时显示在飞行轨迹上两个名字,被“组合体”取代。

3时31分,对接成功,飞控大厅里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掌声落下的瞬间,大厅内工作人员的目光迅速回到眼前的屏幕上,他们要与航天员协同完成一系列关键操作,确保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二号。

6时24分,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实验舱前舱门被顺利打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相继进驻天宫二号。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他们将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同支持下,进行为期30天的太空生活。

这一夜,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在浩瀚太空展现中国的自信与豪情

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亿万国人都在关注这难忘的一刻: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舱门打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

轻松而美好的一刻,展现的是中国的自信与豪情,而这一刻,也因其历史性意义而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册。

回顾以往,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奔。从2003年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紧接着实现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如今是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实现这一切,中国仅用了不到15年时间。

展望未来,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空间站,再往后几年,它可能是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全球唯一的空间站。

这一切,应归功于中国人数十年来的矢志不渝。曾记否,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在美国读书时,一名美国学生嘲笑中国人只会抽鸦片、裹小脚,给年轻的钱学森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屈辱记忆,励志回国报效祖国。从外国人的嘲笑,到今天景海鹏、陈冬自信的微笑,沧海桑田,中国人体验的情感,一言难尽。

一个人需要有自信,因为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点。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自信同样弥足珍贵。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新一代人奋发图强,让中国人有了不少可载入史册的航天故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中国航天用60年,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我们还看到,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身影,这反而激励起中国人自主发展载人航天的决心。较少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中国航天用创新证明实力、击碎偏见。如今,中国人在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公里的轨道上翱翔,让400余项载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惠及民生,“期待进入未来中国的空间站”成为外国宇航员与专家频频提起的话题……

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已不只是中国历史,这一切早已成为人类发展和航空探索历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不少国家将精力、资金转到其他领域时,中国矢志飞天,再次激发起人类抬起头来仰望星空的豪情壮志。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在更高更远处探索宇宙和未知,始终会是中国人不懈努力的方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微波雷达助力神舟天宫完美对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李国利金文莉)在微波雷达的精准导引下,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19日凌晨实现完美交会对接。这是继成功助力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微波雷达的第四次完美表现。

18日22时53分,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加电,完成开机自校准流程。加电数分钟后,微波雷达首次捕获目标,锁定后全程稳定跟踪,直至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

参与这次任务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系统包括微波雷达和微波应答机。其中,神舟十一号上的微波雷达依然为第一代功勋产品。天宫二号上的微波应答机为第二代新研产品,结合后续任务需求进行了小型化改进,比第一代产品更好用、更可靠,同时增加了通信功能,实现了测量通信一体化。

新闻推荐

◎许增贤 曾记得 九十五年前那个烟雨迷蒙的初夏 嘉兴南湖的红船 静静地 拉开了百年中国的历史画卷 共产党人 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 在千疮百孔、苦难深重的大地上

◎许增贤曾记得九十五年前那个烟雨迷蒙的初夏嘉兴南湖的红船静静地拉开了百年中国的历史画卷共产党人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在千疮百孔、苦难深重的大地上扯起了革命的大旗一南昌城头那一猎耀眼的猩...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穿越万里的苍穹之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