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的欧洲经验》封面
">《文化兴国的欧洲经验》封面
江泽涵 文/图
欧洲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这块土地自古散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气息,为外界国度所憧憬。本书通过介绍欧洲文化的演进和特性,来阐述欧洲各国以文化兴国的历程和经验。
在欧洲历史上,文化的引领作用尤为显著,罗马帝国崩溃后,日耳曼部族入主欧洲,由于文化和体制本身的缺憾,未能很好地与希腊、罗马和基督教等土著文明融合,这一时期过渡得异常艰难。诚然,文化是治乱安邦、强国富民的先决推动力。再看中世纪的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三场政治运动,它们分别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场文化运动引领,相对顺利地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
作者在第二、三章中着重讲述欧洲迈向现代国家的基本原理,剖析现代国家的要素、英国政治中的制衡因素,以及德意志文明的打造过程。从而总结出一系列文化兴国的宝贵经验:国家制度须创新,精简机构,选用能人;政府管理公共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不徇私情,并致力于用道德建立社会秩序;改善国家和宗教的关系,由国家管理宗教事务,借此捍卫国家主权。作者基于此推出了六项和谐标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专业精英与传统精英,国家与自然生态,各自之间均应做到和谐。毕竟和谐才是世界大道。作者也明确指出,提供幸福是国家的责任,提倡向家庭回归,批判禁欲,因为禁欲从另一层面说,也会导致社会腐败,这也是近代婚姻法的起源。同时,作者强调一些遗留至今但仍然重要的问题:人文学者的研究至关重要;“先文化,再政治,再经济”的发展顺序,凸显文化的引领性;重视均衡发展,避免各要素发展参差不齐,出现短板现象;研究世界各国的国民性,建立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一个国家体制上的优越性,或政治、经济、文化某一方面的突出,往往会促成文明的形成。然而,并不是每一种文明都能经久不坠。这也是本书探讨的另一议题,从全球文明的角度来看文明重心的转移,转移的本质是新兴文明的先进和完善,条件是综合国力的强大,具备先进体制。作者认为全球化时代空前地打开了世界的闸门,一枝独秀的民族文化不能解释全球文化。压迫其他民族的文化使自己成为优胜者的做法,正在被一种国际化的双赢制取代。任何一种文化要得到发展,必须吸收其他文化的养分。但凡优秀的文化,必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被接受,而不是被限制在某个地区。只有以尊敬的姿态,才能增进理解和友谊。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依赖和互相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全球文化。文明的演进需要从横向的趋同化和纵向的独特性来互动,并善于从新的方法出发提出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国家每逢危急关头,知识分子往往起了重大作用。文化一直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纽带,强盛的国家也都是文化强国。没有优秀的文化,人的素质和道德,社会的和谐和发展,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把文化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才能积极地打造整个大民族的文化认同,互相借鉴、学习优秀的文化和科学,反对纳粹和分裂,共同推动现代文化的繁荣和现代国家的进步。
《文化兴国的欧洲经验》:朱孝远/著江苏
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定价:28.00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徐博齐中熙)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15日正式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2部门联合为农民工“讨薪”。人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