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化同步”:宿州当从现代农业突破□吴贞堂

来源:拂晓报 2016-10-25 22:19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当前,宿州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决战性阶段,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就全国而言,坚持“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无疑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地方当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宿州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四化同步”当从发展现代农业突破。这是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选择。

农业现代化——

发展的地位应是重中之重

宿州市的基本市情,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实力不强、发展滞后,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在于现代农业不发达,是“新四化”中的“短板”。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农业承担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粮食单产低于周边;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在许多地方,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现代农业处于弱势地位。这“三弱”在宿州市同样存在。

十多年来,中央一直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这样欠发达的农业地区,更应该不断强化农业的短板意识,首位意识,重中之重的意识。国家先后批准宿州市开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两区”试验,其要义就是让我们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集中精力,先行先试,创造经验,不仅要快速改变本地农业的落后面貌,而且还要引领更大范围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提升农业的过程。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并行不悖,而且是推进这三化的前提、基础、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工业化,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因此,我们要切实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理清哪些是“接地气”的、有生命力的,哪些是需要注意和纠正的,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都融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真正体现发展现代农业是第一要务、“重中之重”。

农业现代化——

坚持的基础因为潜力巨大

过去讲发展大农业时,曾提出“要想发,种、养、加”。现在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种、养、加”仍然是主攻的重点,用现代装备、科技、管理武装“种、养、加”,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其发展潜力肯定是十分巨大的,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也将继续随之迅速扩展。首先,种植业的潜力大。据专家评估,宿州市小麦单产比河南低80公斤、玉米单产比山东低200公斤左右,这就是我们的增产潜力;改造空心村、开发荒山,植树造林,发展干鲜果蔬等,潜力大,大有可为。其次,养殖业的潜力大。根据现有的饲料、饲草、山场、水面资源,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特别是食草性畜禽,到2020年,8年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第三,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特别巨大。从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以上,按此测算,以2012年的508亿为基数,到2020年,其产值可达3500亿元,而且能耗低,污染小,资源可再生,发展可持续。这个令人振奋的前景表明,不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农产品加工制造业都是宿州市农业现代化的顶梁柱,新型工业化的王牌军。依附于种、养、加的第三产业也必然是如鱼得水,迅速跟近扩张、完善和提升,强力助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现代化——

突破的路径在于产业化

面对滞后的农业短板,推进农业现代化急不得,更慢不得。必须脚踏实地,从基层、基础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寻求重点突破。首先,要从发展实体经济上突破。农村实体经济不发达,是宿州市农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所在;全市二产虽然连续3年超过了一产,但工业化水平仍然处在初期阶段;三产增幅虽然多年超过一产,但社会化、现代化服务水平不高。这个情况表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在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没有相对发达的实体经济作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化不起来的。因此要一如既往的放开手脚,更加开放农村市场,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各路能人,特别是城市的工商大户和有实力的农民工,到宿州市农村创业,重点发展加工类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经济组织,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引入宿州市农村,活跃农村经济,这必然会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在这方面,埇桥区给力“2112”工程的重大举措,值得各地借鉴。

其次,要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突破。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因此,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牛鼻子”,可收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目前,宿州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虽然很快,作用也显而易见,但是少而不多、小而不大、大而不强,在全国能挂上号的龙头企业仅有3家,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就是支持农民致富、快富。因此要下大力气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精深加工型、科技先导型龙头企业,以带动更多的农户、流转更多的土地融入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第三,要上下联动,村级突破。典型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区是主体,农民是主人,村级是基础,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必须从村级抓起,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破解“两空村”,把美好乡村建设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土地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经营集约、村民集居、管理集成、生态文明、和谐幸福的基本思路,集中力量,上下联动,抓典型、强辐射,坚持不懈,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三农”的面貌肯定会为之一新。

农业现代化——

释放的红利来自改革

要将现代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业现代化的红利在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号召改革,基层要求改革。从现实情况看,许多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早改比晚改好,快改比慢改好,主动改比被动改好。

当前农村改革的重点:首先,要积极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所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这方面,宿州市已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特别是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创建和培育,很有超前性,是个发展方向。现在要注意的是,在继续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之间,以及合作社、农场主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总结经验,推而广之。其次,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非抓不可。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承包地、荒山、废地、宅基地、房产以及被侵占的残存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确权、发证,以便激活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加大力度整治空心村,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依法收回落户城市(设区的市)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按照市委的要求,2-3年内办好这三件事,长期困绕农业提升、工业扩张、城市扩容的两大难题,即资金和建设用地,就可迎刃而解。第三,要减政放权,还权于乡(镇)、村。现在各县区的行政状况基本上是三级政权两级空,县区政府直管人、财、物,直接控制支农、惠农的项目、资金和用地指标,乡镇政府无权办事,无钱办事,要办点事就得上下左右求人,还不一定能办成事,看是一级政权,实为县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绝大多数都是空壳村,许多先进村也很少有集体经济收入,公益事业无钱办,就是办好了也无钱运作,就连最典型的光明村,也是靠村支部书记捐资保运转。萧县杨楼镇的一位村支部书记说:“村里如果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永远搞不好!”因此,必须减政放权,适度整合资源,科学界定事权,落实村民自治,特别是县区政府,要舍得放权给乡镇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推荐

泰卓新能源科技产业园落户泗县

本报讯  日前,泰卓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在广东东莞与泗县方成功签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泗县。泰卓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位于泗县开发区,计划...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光环背后的秘密2016-10-25 21:26
评论:(“四化同步”:宿州当从现代农业突破□吴贞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