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黄瓜青翠欲滴,番茄鲜艳似火。日前,萧县白土镇费村村民正忙着在温室大棚里“淘金”。
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步伐,白土镇费村党总支因地制宜,流转土地300亩,建设寿光冬暖式大棚50座,吸纳了百余名农民,在家门口的大棚产业园里就业。“每人每月基本工资1300元,再加上绩效工资,一年的工资超过了原来10亩地的收入。”费村党总支副书记安忠亮说,“去年10月份以来,温室大棚蔬菜增加农民收入达180万元,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同样,圣泉乡郭庄村的“丰顺菜业”大棚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丰顺菜业” 占地200亩,建有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36座,产值超过千万元。种植了青椒、茄子、黄瓜等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带动了当地村民200人就业,人均收入达1.5万元。“我承包10个温室大棚,种了6棚黄瓜,3棚番茄,1棚茄子,扣除成本、工人工资,每棚净赚4万元左右,年收入达到40万元。”郭庄村村民刘民喜上眉梢。
近年来,萧县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生产,狠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帮助和龙头拉动,不断提高大棚蔬菜科技含量,壮大大棚蔬菜种植规模,延长大棚蔬菜产业链条,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全县6.8万亩大棚蔬菜俏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以及徐州、淮北等周边城市,年总产值达3.2亿元。 ( 王恒 苏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在上海打工的泗县居民小娜回家过年,不料途中在下车时,大意将随身携带的装有现金、身份证及衣服的包落在车上,其父接到女儿的电话后,急匆匆找到了泗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