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冬总体偏冷
温度突降,降水偏多,“好冷!好冷!”已成为近来长江以北地区人们的口头禅。然而,这一切都跟拉尼娜现象有一定的关系。“拉尼娜”的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一般以Nino3.4区(西经120°至170°和南北纬5°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低于负0.5℃,则称之为进入“拉尼娜状态”;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则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负0.53℃,标志已经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事件”会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如2000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0至2001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还记得2008年初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吗?那就是拉尼娜惹的祸。
但同样是超强厄尔尼诺转拉尼娜的1998年至1999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却偏高明显,主要是因为上世纪80到90年代我国气候变暖速率都非常快,1998年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整个大气增温都非常快,所以到了冬季,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造成的暖背景并没有消退,拉尼娜产生的降温要比大的气候背景下的升温小的多,所以那一年继续维持暖冬状态。
因此,从历史统计来看今年出现冷冬就不足为奇了。根据气候专家预测,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响,我国总体将出现偏冷的情况,但是偏冷不是全国性的,南北差异很大,相比较而言,我国北方偏冷的程度更为明显。
你那里入冬了吗?
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其实,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是同时开始的。从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来说,以下半年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的第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
根据这个标准,我国近一半省会级城市的平均入冬时间都在11月份。全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率先进入漫长的冬季;10月上中旬,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先后迈入冬天的门槛;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11月份,南至长江流域逐渐入冬;12月初,冬季逼近两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
12月是初雪最为集中的月份
冬季,初雪是一件影响广泛的大事。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对于北方种植冬小麦的农民来说,绝对是个好兆头;而在南方的蔬菜种植区与北方的牧区,初雪的到来意味着冻害和草料的减少,根据初雪日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已经成为农牧民的习惯。另外,交通、电力、医疗、环卫、供暖运行等行业的人员同样关注着初雪何时到来。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大城市的平均初雪降落时间。从10月开始,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我国从北至南大部地区的降水形态逐渐由雨转换到雪。从常年省会级大城市出现第一场雪的时间来看,初雪集中在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1月。11月,将有7个城市迎来初雪,而12月是初雪出现最为集中的月份。
而今年,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0月27日,呼和浩特、兰州和银川迎来了今年的首场雪,比常年平均初雪时间都来的早了些。这次冷空气将北方的小伙伴从初秋直接拽到了隆冬时节,真的是冷哭了的节奏。目前来看,11月冷空气还会比较频繁,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内容源自“江淮气象”(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漫画源自网络
新闻推荐
本报讯第七届科博会机器人展开幕在即。记者获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在内的近30位国内知名机器人业内专家,将汇聚江城,把脉“智能芜湖”发展大计。据悉,目前蔡鹤皋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