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医学知识
中气下陷也称脾气下陷,多是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来的。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可加重脾气虚证,使脾主运化、升清的功能减弱,清阳下陷,从而导致中气下陷证。
脾主运化、升清,主导胃、小肠、大肠的生理功能,同时还对其他脏腑器官有提升托举的作用。如果中气下陷,会影响到脾胃、大小肠受纳、消化、吸收的功能,出现胃胀胃痛、腹部有坠胀感、食欲缺乏、大便滑泄、小便浑浊、营养不良、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头晕眼花等症;还可导致一些脏腑器官下垂移位,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肛门下垂等症。
☉益气的同时还要升阳
从中气下陷的发展来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脾气虚,二是脾气下陷。脾气久虚可致脾阳不足和肾阳不足,所以,调理中气下陷,既要益气健脾、升阳举陷,又要温补脾肾。小米、南瓜、山药、牛肉、红枣、栗子、粳米、糯米、香菇、红糖、鸡肉、猪肚等食物可益气升阳,莲子、羊肉、桂圆等食物可温补脾肾,日常饮食要注意适当搭配这些食物。
黄芪、党参、人参、西洋参等可补中益气,升麻、柴胡、桔梗、桂枝等可升举下陷脾气,补骨脂、炮附子、肉桂、干姜等可温补脾肾,中气下陷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中医里,黄芪是益气升举的常用药,我们平时可用它来泡茶或煮粥,可有效防止脾气虚、中气下陷。
黄芪3~5片,红枣3颗。红枣洗净,去核,与黄芪一起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泡15分钟左右,可根据个人喜好酌加冰糖或红糖饮用。
这道茶美味而且滋补,不仅能调理和预防脾气虚、中气下陷,还有美容的作用,常喝可使面色红润。
☉艾灸大包穴,让脾气升起来
调理中气下陷有一个特效穴位——大包穴,大包穴是脾经上的络穴,刺激大包穴可通调脾经的气血,对于脾气下陷所致的胃胀、胃痛、腹部有坠胀感、食欲缺乏、大便滑泄、气短乏力、头晕眼花等有效。
大包穴在腋窝下6寸,与乳头平行处。每天用艾条艾灸大包穴,既能益脾气,又可温脾阳。也可以在每天上午9~11点时拍打大包穴30~50下,也有益气健脾的效果。
这里推荐一道益气健脾的药膳:
红枣山药小米粥
【材料】鲜山药100克,红枣(干)6枚,小米50克。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碎;红枣浸泡至软,洗净,去核;小米淘洗干净。
2、将小米、红枣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小米软烂,加山药煮熟即可。
红枣、山药都是补益脾胃的理想食物,搭配养胃的小米,对脾气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非常合适。脾胃虚寒的人还可以在这道粥中加入红糖,既能调味,又可起到温胃的作用。
☉脾最怕辛辣、苦味食物
辛辣食物非常刺激、爽口,但是,辛辣食物会耗气,吃得太多会使脾胃功能变弱。而且人的胃肠黏膜十分娇嫩,容易受到刺激,辛辣食物吃多了,容易导致胃肠黏膜损伤,严重的还可导致糜烂。所以,脾胃虚的人要少吃辛辣食物。
另外,苦能泄热降气,若吃得过多则会耗气。所以,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脾胃虚的人不宜吃太多。苦丁茶、绿茶等也不宜多喝。
☉随时都能做的拍腿健脾法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说:“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髀,也就是大腿根处。脾气虚的人每天用手轻轻拍打两侧大腿根处,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可加速气血运行,有助于健脾,而且还能刺激大腿根部的气冲穴、冲门穴,对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以及手脚冰凉等有调理作用。
气冲穴在腹股沟上方一点(大腿根内侧),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冲门穴位于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每天在脾经旺盛的时段(上午9点~11点),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分别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按摩这两个穴位各3~5分钟,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功效。
《养好脾胃不生病》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中朝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新闻推荐
车站:正在协调有关部门优化配套乘客反映芜湖火车站上网难、取钱难
本报讯近日,几位乘客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芜湖站候车大厅WiFi信号差、站内外无自助取款机、甚至一些商店不支持手机支付等配套不完善现象。事实如何呢?记者进行了调查。作为上海铁路局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