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是铺集镇黔陬村的一名农家女孩,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单亲家庭,父母在她刚出生不久就离异,父亲身体不好,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王娜早早地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推草喂牛,捡塑料瓶卖钱是她从刚懂事起每天的必修课,五岁就会洗衣做饭,七岁起就开始照顾患脑血栓瘫痪在床的父亲,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把她打倒,在父亲卧床的十二年间,王娜边上学边照顾父亲,201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北警官学院录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王娜记事起,父亲身体状况就很差,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经常疼得直不起腰,重活更是没法干。但为了生计,父亲还是硬撑着干农活,农闲时外出打工。为了让父亲回家有口热饭吃,五岁起,王娜就学着做饭,身高不够,她就踩着板凳往锅里倒水煮方便面,好几次被开水烫伤,有一次还被灶台的火烧着了头发,但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她从来不跟父亲说。
农忙季节小王娜帮着父亲干农活,玉米皮剥不动她就用脚踩着皮往下拽,摘花生速度太慢,她拿着带蔓的花生向桶的边上用力磕。父亲每天的劳作十分辛苦,经常回到家累得倒下就睡,为了让父亲能吃好点,王娜学着利用家里仅有的食材给父亲做饭,炒白菜,炖粉条,包包子,包饺子样样在行。
为了帮父亲减轻负担,王娜主动“包下”了父亲的衣服。父亲的衣服很宽大,污渍也很多,她就把衣服提前泡在水里,一小块一小块地用力搓洗。冬天的时候洗衣服的水冰凉刺骨,有时候手冻得没有知觉,患了冻疮肿得很高,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看着父亲的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洗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还不舍得扔,王娜就暗自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有出息,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边上学边照顾父亲
在王娜七岁那年,父亲突发脑血栓,倒在了地上,让年幼的王娜慌乱得不知怎么办,只能大哭着喊爸爸。幸好邻居帮忙才把奄奄一息的父亲送进医院。王娜说:“父亲倒下的一瞬间仿佛天塌了下来,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和恐慌。”从医生那里得知父亲是脑动脉硬化,经过锻炼是可以恢复的,王娜想一定要好好照顾父亲,让父亲能够恢复。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王娜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四肢无力、不能走路的父亲。上课时她请亲戚照看父亲,中午放学后回家先做饭,帮父亲端水洗手,喂他吃饭。父亲偶尔会呛水,她就用手轻轻拍打他的后背,等他不咳嗽了再接着喂。每天吃完饭,王娜会给父亲洗脚,擦身体,更换衣服被褥,等一切都完成后才放心开始写作业。父亲身体疼得厉害睡觉轻,她翻书会小心翼翼,走路也是蹑手蹑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把父亲吵醒。到了周末她会陪父亲到外面晒太阳,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给他讲学校里的事,背诗给他听,父亲的逐渐恢复让王娜高兴不已。
王娜知道自己不努力就不会有出息,别的同学玩耍休息的时间她都会自觉学习,成绩在班里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优异,老师同学都把王娜当成学习的榜样。王娜的父亲说:“王娜非常让山东省心,什么事都打理的很好,我恨自己身体不争气,觉得对不起孩子,她却总是跟我说,爸爸你好好的我就很幸福了。”
考入警校逐梦理想
医治父亲的医药费花费十几万,让原本就入不敷出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周围亲戚朋友能帮的都帮了,能借的也都借了,在一家人一筹莫展时,黔陬村村委组织了村民捐款,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王娜说她从心底里感激街坊邻居和给家里提供帮助的人。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父亲能自己下炕,走路,干一些简单的活,而王娜也从一个瘦弱矮小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比父亲还高的大姑娘。王娜说:“回到家的第一眼我总是要先看看父亲在做什么,暖瓶里还有没有开水,问问父亲想吃什么饭,看不看电视。我习惯了照顾父亲,习惯了早起晚睡,习惯了节俭度日,日子过的艰难,可我相信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经过努力,王娜今年考上了理想的湖北警官学院,并借助国家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步入了大学校门。她说她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答社会对她和父亲的帮助。(徐霞)
新闻推荐
9月20日,2016年下半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会议在实验初中召开,副市长姜青华参加会议。姜青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教育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她指出,我市教育享受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大幅提高;教育改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