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通达
11月22日,菏泽市迎来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气温也随之跌破零摄氏度,路上行人身着棉袄羽绒服,依然能感受冬季的凛冽,可是,在赵王河畔,菏泽市冬泳爱好者们,坚持与赵王河水亲密接触,感受冬泳的快乐。
“越冷越过瘾”
11月22日早6时许,天空蒙蒙亮,空气中透着凉意,看着赵王河沿岸台阶上那一行行雪中脚印,谁会想到,这是冬泳爱好者们正在体验雪后畅游的快乐。
当牡丹晚报记者来到河边时,他们已经三三两两聚集在河岸边,换上了泳衣,做着热身动作,准备下水。
看到这一幕,不少人会不禁打个寒战,“咝……真冷。”可是在冬泳爱好者眼中,这样的严寒天气才“过瘾”。
“经过这阵降温,气温降至了零下摄氏度,但对冬泳来说,越冷越过瘾!”今年52岁的冬泳爱好者张贵停笑着说道,今年是他进行冬泳的第五个年头了,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早晨都要来游两圈。
为什么早晨冬泳呢?菏泽市冬泳协会会长刘贵林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早上人的体温最低,跟水温相差比较小,因而感觉会更好一点,不过早上与下午没什么很大的区别,这就看个人爱好了。刘贵林说:“我特别喜欢凌晨来游泳,游完之后,精神特别饱满,一天的时间都会神采奕奕的。”
“越游越上瘾”
“那是1998年发生在河南开封的事了。”刚刚上岸的刘贵林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当时看着他们在冰冷的河水里游泳,上来冻得浑身通红,真觉得他们够傻。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年,自己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现在一天不游就不舒服,越游越上瘾。每天游完后,通体舒畅,精神抖擞,一天都很精神。”刘贵林介绍,他是2006年在冬泳协会会员王凌云的鼓动下开始尝试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冬泳。
正说着,另外几名冬泳爱好者上了岸。
“下水时,最初的1分钟好似钢针刺进皮肤,让人难以承受。游上5分钟,上岸穿上衣服,几分钟之后,血液流动加快,浑身热乎乎的,这种感觉太美妙了,会让人上瘾。”冬泳爱好者羊爱民一边擦拭着身上的水珠,一边对牡丹晚报记者说,“冬泳是向自己身体极限的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炼。”
“冬泳带来友谊健康”
在这群冬泳爱好者身边,牡丹晚报记者感受到冬泳爱好者之间的关爱之情。
“大家在一起熟悉了,经常一起外出参加比赛,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王凌云说,他们每个人来冬泳或是观看游泳都是自发的,一方面是被冬泳所吸引,另一方面是被冬泳协会友好互助的氛围所吸引。
每天早晨,赵王河畔都聚集着一大帮冬泳爱好者,碧绿的河水,便成了他们的练兵场。看旭日从东方升起,听泳友爽朗笑声,冬泳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带来了友谊,还带来了健康。
“冬泳的冷刺激可使人体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这一张一弛保持了血管的弹性,被爱好者们称为 ‘血管体操\’。”菏泽市冬泳协会副会长倪健说,“有些会员参加冬泳前身体不是很好,关节炎、颈椎疼、高血压……游上短短几年,身体健康了,精神也愉悦了,这种快乐无法用语言表达。”
“冬泳义务救援队”
由于菏泽市部分水域状况复杂,每年都会有人落水甚至发生溺亡事件。2014年7月3日,菏泽市冬泳协会会员像往常一样在赵王河中游泳,目睹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来赵王河打捞一落水少年的场景。
“虽然以往冬泳爱好者们在游泳时也陆陆续续救了不少人,但一直没形成规模,属于单打独斗。”菏泽市牡丹义务救援队队长李庆磊介绍,通过此次事件,他们决定“抱团”成立属于菏泽的义务救援队,把大家都具备的游泳技能发挥最大的意义。
由菏泽市冬泳协会会员发起成立的菏泽市牡丹义务救援队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现有正式会员20名,非正式会员百余名,这其中还有女性队员3名。
“为了加快队伍组建和水上救援技能学习,其中不少冬泳爱好者自费参与学习救援技能。随后,他们还会购买专业潜水装备、救生衣,订制救生打捞装备。”李庆磊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菏泽市牡丹义务救援队队员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菏泽市,且有跨省救援的经历,其间共参与救援三十余次。冬泳爱好者,又有了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