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在全市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部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地,图为居民在枣山小学运动场健身。文/片本报记者李珍梅
“自从小区对面的学校操场开放后,锻炼身体真方便,必须给李沧区点个赞。”自2016年1月1日起,李沧区在全市率先全部开放中小学室外运动场地和设施。运行近一年,累计办理发放健身卡8万余张,入校锻炼居民达40余万人次。做好学校操场对外开放工作并非易事。李沧区教体局也面临学校管理难度增大、管理开支增加等难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李沧区教体局探索出了相应的对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学校操场对外开放
居民点赞惠民举措
11月15日下午6点30分,和往常一样,着一身运动装的张先生和妻子一起准时到小区门口的学校——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去锻炼身体。
“来了啊。”“来了。你吃了吧?”学校门卫和张先生熟悉地打着招呼。在门卫处登记后,张先生和妻子一边伸拉着手脚,一边走向操场。
“自从这个学校操场开放后,俺俩每天晚上都来跑步。真方便,而且塑胶场地适合长跑,对膝盖伤害小。”今年1月份,家住黑龙江中路金秋桂园小区的张先生和妻子到街道办了一张运动卡,从此,夫妻俩的运动场地就固定在了家门口的这所学校。“以前我们都到李沧公园去跑步,有点远。小区里的场地又有点小。现在来学校感觉很好,场地大,干净。不仅可以跑步,还可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张先生直感慨,李沧区的中小学操场对外开放,真是一件惠民的好事。
走进学校记者看到,对市民开放的除了操场,还有篮球场、乒乓球桌、单杠双杠等运动设施。在操场上跑步的除了大人,还有小孩的身影。有的大人在跑步,小孩则在一旁玩运动器械。“现在天黑得早,人少点。夏天操场上很多人,篮球场、乒乓球桌、足球场地没有一个空着。”带着儿子一起跑步的郭女士说。
自2016年1月1日起,李沧区在全市率先全部开放中小学室外运动场地和设施。在每天早晨和傍晚规定的对外开放时间里,李沧区45所中小学的操场上都跃动着正在锻炼身体的市民的身影。。
科学安排开放时间
40余万人次持卡进校锻炼
学校毕竟是特殊的场地。对外开放后,如何保证居民乐享运动场地资源,又保障学生在校安全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其对外开放时间必须科学、合理安排。
根据居民活动需求和学校教学安排,李沧区教体局将场地开放时间规定为四个时段,即学生正常在校学习期间的早晨6:00—7:00,晚上6:30—7:30;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学生不在校期间的上午7:00—11:00,下午2:00—4:00,晚上6:30—7:30。“夏时制”(6月1日—9月30日)学生正常在校学习期间的早晨6:00—7:00,晚上6:30—8:30;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学生不在校期间的上午6:30—10:30、下午4:30—8:30。
而如何甄别入校人员的身份?李沧区教体局合理实施,确定两种办卡入场方式。规定居民入校锻炼前需免费办理“悦动李沧运动卡”,对申请办卡人员进行分类。具体区分为在籍中小学生家庭运动卡和辖区居民个人运动卡两种办理方式,即全区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可向学校申请,由学校发放《申请表》与《承诺书》,造册登记后发放健身卡;其他社区居民由本人携带有关证件材料等向所辖居委会申请,填写申请表及承诺书,社区建档造册后发放健身卡。目前,已累计办理发放健身卡8万余张,入校锻炼居民达40余万人次。
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截至目前,李沧区中小学操场对外开放运行近一年,给李沧区居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然而,在实行过程中,李沧区也经历过“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学校日常管理开支增加”等难题。面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李沧区教体局也进行了专题调研,探索合适的对策。
李沧区教体局局长韩川德介绍,为保证体育场地和设备安全,李沧区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设立区、校两级场地开放专项资金300万元。为45所中小学室外运动场地全部配备210个摄像头、200盏落地照明灯等监控设备。此外,投入10余万元为所有学校购买《场所责任保险》,防止日常活动居民因场地因素导致意外伤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向广大居民介绍运动场地开放的组织形式、开放时间、运动卡的申办流程等注意事项。鼓励、引导广大居民健康文明锻炼,注意安全、科学健身。
李沧区还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成立由社区居民代表、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员、学校物业、带班教师、学校领导组成的管理队伍,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如李村街道下辖6所中小学,每所学校从社区招募多名志愿者或热心人士参与学校室外运动场地开放管理。
新闻推荐
高新区6万多斤大地瓜“求带走” 本想带领百姓致富,不料销路不畅,帮帮村民和这个执着的“老李”吧
本报记者秦雪丽瑟瑟寒风中,看着村民从地瓜堆里拣出来的坏地瓜,50岁的李传璧很是心疼。“这么好的东西,多可惜!”而让李传璧更为担心的是,随着天气变冷,这么多的地瓜该如何储存。作为土生土长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