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广臣在驾驶自己研制的山药收获机。通讯员 苑肇波 摄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苑肇波
没有高学历,没有精密的仪器,36岁的定陶区陈集镇施庄村青年农民栗广臣,凭着自己对发明农机的刻苦钻研和执着,成功发明了山药双沟直线开沟机、新型山药收获机等大型机械。
“最近,历时五年发明的新型山药收获机,经过大田多次实验改进,终于成功了,填补了市场空白,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未来还想研发更多的实用大型机械,我的研发之路才刚刚开始。”栗广臣说。
心疼山药种植户
梦想发明打沟机
不少人喜欢吃山药,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怎么种出来的。山药种植需要在地里开很深的沟。以往,种植户只能用铁锨挖,既费时又费力,几个成年人一天连一亩地都挖不了。收获山药同样费力,一个青壮劳力每天也就挖刨采收百米左右。
“16岁辍学后,先后到江苏徐州、山东荣成的两家机械厂打工,打工的经历让我对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村民们种植山药总是累得抬不起胳膊,一直想着做一台山药打沟机,减轻村民的劳动量。”栗广臣说。
2007年,栗广臣辞掉了机械厂的工作,回家和妻子做安装大门的生意,慢慢地攒下40多万元。手里有钱了,发明一台山药打沟机的想法又在栗广臣的心里燃起。
说干就干,栗广臣开始白天忙工作,晚上画图纸琢磨山药机的制作原理。2011年,他外出进货发现一台报废的履带式底盘,如获至宝,花7000元买了下来。随后,他到旧货市场上大量采购废旧零件,拆卸、改装、组合、安装。
“之后我也不做大门生意了,沉下心来做机械,光画图就消耗了上千张纸。”栗广臣说,3年来,他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从银行贷款18万元,先后加工出了5台山药打沟机、3台山药收获机,每台花费六七万元。
打沟机广受欢迎
市场逐渐打开
然而发明机器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因钻头升降的问题,栗广臣早先发明的双排山药打沟机遭到种植户的拒绝,甚至有农户劝栗广臣干回老本行,然而,栗广臣并未放弃自己的发明梦想,按照众多采购商反馈的地头下沟不到位、齿轮咬合不紧实、双沟间距不可调等问题,栗广臣不断加工改进,山药双沟直线开沟机逐渐成型。
栗广臣发明的山药双沟直线开沟机,采用履带式牵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大功率发动机使机器运转更快,双钻头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每天可作业10-15亩地,效率比普通山药打沟机高三倍,更是人工作业所无法比拟的。
山药双沟直线开沟机的面世受到广泛关注,也逐步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产品先后畅销河南、新疆、河北、贵州、云南等省市。2015年9月,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节目《开沟神机》就报道了他的故事。
“发明是为了帮助农民摆脱辛苦劳作,帮助是快乐的代名词,只有快乐,我的机器才会有灵性,才能带给别人快乐。”栗广臣说。
痴心不改
将继续坚守“发明梦”
近日,栗广臣历时五年发明制造的新型山药收获机,经过大田多次实验改进,终于获得成功,这项发明填补了市场空白。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据介绍,这种履带式链条山药收获机稳定性好、不跑偏、速度快,机器可对地下作物两侧进行快速连续的切入,且同时对中间作物进行高效的托动,从而快速完整将深埋地下的山药取出,对山药损坏程度非常小。每分钟可作业5—10米。一般情况下,一个劳动力每天收刨山药也就100米左右,而一台机器能抵二三十人的工作效率,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山药收获机不但适用于山药收获,还可以收获牛蒡、大葱等其他地下作物。
“山药收获机能研制成功,给我增添了信心,下一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栗广臣信心满满地说,自己还要研制大蒜收获机、大枣收获机、玉米秸秆青贮机等,把市场开发到新疆、东北三省等地,“那里的市场大着呢,急需一些实用的大型机械。我准备好了,我的研发长征路才刚刚开始。”
新闻推荐
13日,尽管济南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预警,但道路车辆不见减少。本报记者周青先摄13日,山东省秋冬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招聘活动在德州举办,大雾和霾中,不少参加招聘的学生和企业招聘人员戴起口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