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本图书馆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统计显示,文学、哲学、军事、历史、古汉语启蒙、生物、林业类图书都有重复出版现象,文学类图书重复出版数量最多,占到80.40%。“福尔摩斯”三年出了580种,重复出版愈演愈烈,不能不引人忧虑。
重版前10位全是名著
中国版本图书馆研究人员杨育芬对“重复出版”如此解释:“同一作者的图书选题,图书功能、读者年龄相同或相似,每年重复出版多于10种的图书计入重复出版。”
按照2013年至2016年8月数据统计显示,《福尔摩斯探案集》拔得重复出版图书头筹,达580种。排进前10位的图书还包括:《唐诗》564种、《安徒生童话》555种、《三字经》538种、《格林童话》536种、《论语》529种、《西游记》525种、《红楼梦》492种、《水浒传》485种、《三国演义》484种。
还有更多热门的重复出版图书,如《弟子规》《伊索寓言》《老人与海》《柳林风声》《朝花夕拾》《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杨育芬补充说,其中翻译图书占比超过七成,主要包括童话、侦探小说、科幻小说、长篇小说等;中国本土图书不足三成,多数为古典文学名著,少部分为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杨育芬介绍,哲学类重复出版的图书以中国先秦哲学的古文典籍为主,包括《论语》《道德经》《周易》《孟子》《庄子》《鬼谷子》。此外,还包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
来自北京开卷公司的监控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印证重复出版的图书数量惊人。今年1至9月,目前在售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种,《红楼梦》有1600多种,《三国演义》有1300多种,《西游记》有1600多种。
原创图书凤毛麟角
按照杨育芬的统计,近几年参与重复出版的出版单位多达400余家,有的单位出版的重复出版物多达700余种。也就是说,全国580余家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会参与重复出版。
重复出版热度在上升,记者感同身受。一家知名图书公司今年9月以来发送的新书资讯涉及几十种图书,皆为进入公版期的中外图书,且不少都是重复出版几率高的图书,自家原创图书竟无一本。
开卷信息技术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毅认为,这些重复出版的图书大都是公版图书,而且都是知名度高的名著,既没有版权上的法律风险,也无需花费推广成本。同时,这类图书大多是学校的推荐教辅读物,出版机构愈发趋之若鹜推出这类书。
重复出版图书多了,做原创出版的却变得越来越小心。原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庞俭克坦言,一线作家本身数量有限,他们对版税、印数要求又很高,动辄要求几十万册的印量,不少出版社干脆就不争这个市场了。同时,挖掘新人、做原创新书不仅成本高,市场风险也高,一些出版社已不敢轻易冒险。
正因如此,紧盯刚刚进入公版期的名家,日益成为新的竞争点。比如今年8月底,老舍作品版权进入公版期;明年5月,周作人作品也将进入公版期。庞俭克预言,“如果不出所料,明年我们将会见到大量老舍、周作人作品现身。”据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披露的数字,老舍的《骆驼祥子》今年以来已新增30个品种,远高于往年。
劣质重版书泛滥该管
不可否认,大量重复出版图书的出现,一方面会造成图书市场鱼龙混杂,给读者选书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低质图书充斥市场,更对那些精耕细作的出版社不公平。
“福尔摩斯”的粉丝都清楚,最受认可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版本出自群众出版社。该书责任编辑张晔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他们的镇社之宝,从1958年推出的四部“福尔摩斯”长篇小说开始,历经数代出版人和译者的努力,才有了迄今180万套的销量。张晔说:“截至目前,全集已重印39次,是所有版本中重印次数最多的。”然而,其他出版社推出的各种“福尔摩斯”版本,最差的一年也能出个5000套,有不少译文不精当、编辑不严谨的版本。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充满忧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认为,国内出版社的类型定位过于雷同,放开书号也加剧了无序竞争状态。他因此建议,“书号总量还是应该控制,这样可以逼着行业进行洗牌、调整。”(路艳霞)
新闻推荐
汪曾祺曾说,北京人离不开芝麻酱,凉拌面、拌黄瓜、芝麻酱烧饼都是很好的夏季美食,如今,芝麻酱早已不再是北京人的专利,中华老字号崔字牌芝麻酱也已经北上黑龙江,南赴海口三亚。西到新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