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需要技术的推动,企业则要用心托付
——【IPO.fm】专访佩琪集团张东进
摘要:
e-HR软件和薪资外包行业最早的先行者, 16年行业深耕,现在每年投入数千万研发HR云平台,张东进先生想用佩琪集团(HRPackage)重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把人力变成资本,用技术推动变革创新,让服务创造价值。
导语
佩琪集团总部位于田林路200号的华鑫天地,整座办公楼被一层垂直叶片的外立面包裹起来,叶片两面印着不同的颜色,从楼的一面走到另外一面,墙体的颜色就从绿色变成了蓝色,与周围的灰色墙面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从去年开始,整个创业环境也变得跟这个墙面一样,你从这边看时还是一片蓝海,等你走过去再看,早已人满为患。但是这种环境似乎对佩琪集团和张东进并没有什么影响,对他而言,这份事业已经迈上另一个起点,下一步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最早的e-HR软件产品实践者
2000年,张东进先生进入了东软集团,在上海分公司开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以一个营销和设计人员的身份切入到了人力资源的行业里来,一进就是16年。
“当时说实在的,计算机领域还是很落后的,基于web方式的HR软件都还没有,企业管理软件做出来是都是C/S(服务器/客户端架构)架构的,以单机版和局域网版为主。”张东进先生和他的团队就这样摸索着开发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基于浏览器(Web)的e-HR系统,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成为了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从单机版做到网络版,从HR的主数据管理、薪资管理,做到培训、招聘和绩效管理等,行业里的同行从几家,发展到了上百家。同时,在于翰威特(Hewitt)的合作中,张东进先生更加理解和熟悉了HR战略转型、组织效能、薪酬体系、3P模型等HR管理 的最佳实践。张东进先生也从一个营销和设计人员,变成了一个对HR管理、运营、技术、产品、架构等各个方面都了然于心的行业专家。2004年,张东进先生获得澳门科技大学MBA硕士学位,并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资质。
随后的几年,整个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大浪潮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张东进先生也在为东软服务了4年之后选择抽身出来,先后加入了美国思博软件集团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CDP集团。早先做软件时对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的观点和实践、对于HR管理最佳业务实践的思考,以及对技术驱动行业创新的认识,都在这个阶段的实际应用中有了更深的沉淀。
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平台的应用,在给一家全球前三大的美国整车生产企业做生产线的精益化生产运营时,张东进先生和他的团队通过对生产线的精益化生产的转型和技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拉动式的精益生产方式,将库存减少到0,大大将低了库存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给一家全球前三大的德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做HR外包时,以技术平台驱动的薪资外包服务极大提升了薪资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同时,国务院发布了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重点指出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鼓励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
宏观环境鼓励、产业政策利好,加上在这些案例当中,张东进先生亲身见证和实践了技术对效能提升的强大推动力,“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到看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发现技术一直在驱动着这个行业的革新。”这些先进技术带来的行业革命直接促使张东进先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了30多年,在这30年当中,中国做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大约有3万家,然而这3万家公司当中能够将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平台等新兴技术融合起来,带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里去的,屈指可数。相比国外公司不断尝试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营效率,很多国内服务企业还停留在原始的基础事务处理层面。
“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也是我当时创立佩琪集团时最大的触动,这个行业的需要一个用技术来推动创新发展的公司。”
这个触动也让张东进先生无比笃定在创业路上坚持技术研发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即使面对巨额的投入压力,他也从未犹豫。“5年前,公司从开始成立的时候,在佩琪集团成都研发中心,就有一个20多人的研发团队,那个时候一个月基本上要烧掉40万左右。”
技术研发烧钱,咨询和外包就在不断地造血,以佩琪集团现在的业务情况,实现盈利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张东进坚持要把赚来的钱都投出去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全国服务能力拓展。
“现在每个月要花200万左右,一年两三千万投到产品研发上面,去年融资拿到的钱也大部分都投了进去。”张东进先生希望用这些钱打造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云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提升整个企业和行业的运营效率及效果。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中每个服务专员服务几百人的服务规模,通过平台扩充到数千人,并确保更高的服务质量,包括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和合规性。而前提就是,把握市场先机和巨额研发投入。
“如果只是想自己活的舒服点,我们大可不用花这个钱。但是不花这个钱公司就没有发展,如果只是求生存,没有核心竞争力,那就违背了我们当时创办佩琪的初衷。”
张东进先生乐于为我们讲述过去佩琪集团为客户解决的诸多难题,2014年,人社部发布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佩琪集团服务的一家500强的美国企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吻合最新的法律要求,这家企业决定将几乎所有的劳务派遣员工都转成自己的员工,整个过程涉及8大工厂,20多个城市,1万余名员工。
佩琪集团派出25个人,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成功并顺利地协助该客户完成了这个转型,即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以技术驱动,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HR服务模型,“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是会有员工闹事的,但是我们做下来,全国连一个员工投诉的都没有。”
因佩琪集团(HRPackage)与客户的成功和愉快合作,凭借多年达成的完美服务水准,专业服务团队的付出和卓越的价值创新。2016年,经该美国500强的客户申请,经过全球共享服务和外包组织(SSON)的评估,佩琪集团(HRPackage)和该客户的合作被全球共享服务和外包组织(SSON)评为中国区共享服务中心外包合作伙伴冠军大奖。
还有一家在北京做金融服务的著名企业,同样是上万人的规模,行业覆盖150多个城市,佩琪集团借助花费巨资独立研发的HR云平台,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传统软件6个月才能完成的系统实施和上线。
“人力资源行业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识人和留人,我们要把HR和企业管理者从事务性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提高HR运营效率,让HR和企业的精力可以更专注在支持企业经营发展上。”
让佩琪集团值得托付
公司创立多年,张东进先生的生活依然是两点一线,“基本上一年365天,除了周末,我几乎全部吃盒饭,就是白天中午盒饭晚上也是盒饭。”从前喜欢的电影、钢琴、羽毛球、旅游这些爱好也都全部搁置了,现在5~6年看的电影加起来都比不上过去创办佩琪之前一个月看的多。
“创业后基本上不会考虑生活,你想的就是公司怎么去活下来,手里的钱能花几个月,市场的需求在哪儿,这个产品出来之后,能不能卖得出去,服务会不会出问题,怎么把人才吸引过来,如何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又如何超越客户期望。”
按照经济上的标准,张东进先生其实可以不用再这样操劳了,多年的积累和投资其实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走到今天,他更多的就是在为公司,还有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一起奋斗的战友们在工作。“碰到困难顶住压力的时候,你想到的不是你自己,想到的是这帮团队,想到的是跟你携手共度一起走过来的这些人。”
“每位父母把孩子养这么大,每一对夫妻支持他的另一半在我们公司工作,我必须让他们家庭更加幸福,包括了他们的收入、健康、以及事业的荣誉。”钱聚人散,钱散人聚,张东进希望自己的公司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生,真正好的企业,应当是受人尊敬的企业。
“站在一个被投资者的角度,我希望能够把人家投过来的钱翻10倍、20倍回报给他们对我的信任;如果说从员工的角度来看,我希望能让每一个员工的家人都乐意和放心地将自己的亲人托付给我和公司。”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除了企业合作,张东进先生还时常接受各地政府部门的考察,他刚刚接待了一个来自云南的考察团,那里从前赖以生存的铜矿已经渐渐枯竭,一时间六十多家关联企业失去了支柱,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开始考虑人员的获取成本,同时提升用人的效率;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的用工需求依然庞大,而内陆的众多劳动力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其间是一道深深的信息鸿沟。
张东进先生希望能帮上他们,降本增效和资源整合这两个方向,正是佩琪集团最擅长的地方。在人力资源行业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他有了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给这些陷入发展困境的企业和地方带去一些帮助,在他看来,这比赚更多的钱来的更有意义,也是佩琪集团在商业之外的另一个目标,回馈社会。
“像当时四川玉树地震,我们都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去帮助的,虽然我们当时处在投入期,但是还是做了很多的慈善的工作,希望我们这个企业成立到最后,能够取之于社会,回归于社会,更多的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张东进先生有一个计划,他希望佩琪集团每年拿出一部分收入出来,成立一个基金,用这笔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上学时,身为校学生会主席时,张东进曾经做过一个演讲,题目是《做人民的儿子》。现在回想起来,张东进先生笑着摆手,直呼当时的自己太稚嫩了,自己差得还很远,这是小平同志说过的,自己的思想境界还要继续提高。但是18岁就入党的张东进先生,直到今天仍然保持一份真诚、善良、坚韧和抱负。随着佩琪集团的一步步快速发展,当初那个看似青涩的梦想,似乎离实现并不遥远了。(IT时报记者)
新闻推荐
9月22日至27日,缅因州投资贸易局(MITC)的代表参加了在绵阳,深圳和北京举办的SelectUSA选择投资美国路演活动,以及由中国商务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美省州经济贸易合作研讨会。缅因州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