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翔路的一家灌汤包店,小孙被一位市民认出并找到。学生小孙失联第二天下午发布的寻人启事,经过一晚上终于有了好信息。6日早上7时40分许,曾在微信朋友圈内看过寻人启事的一位市民在洪翔路一灌汤包店发现小孙,并联系上孩子家长。
当这个城市丢了一个孩子,各种寻人的渠道在极短的时间调动起来,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中信息爆炸式传播,让大海捞针式的找寻成为一种可能。
文/片本报记者杜洪雷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第三个孩子发生失联的警情,10月17日上午两个女学生失联,这次同样是六年级的学生。”历城公安分局东风派出所副所长马海滨心里不禁疑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5日晚上,他考虑的是尽快找到学生小孙。
对于失联学生小孙,马海滨并不陌生,因为去年他值班的时候,就曾经失联过一次。那一次,上海花园的保安和居民发现了躺在楼道内的小孙。
小孙的父亲孙先生和妻子平日的工作非常忙,无意间疏忽了对儿子的管理。在找到孩子之后,孙先生一直在检讨自己。4日下午,小孙躲着来接他的父亲从学校离开,然后将书包藏在上海花园小东门内侧一个隐蔽处。此后,他便游逛在上海花园附近,直到晚上8时37分许从小东门离开。
曾经多次晚回家的经历,让小孙对于黑夜并没有过多的恐惧。根据后来的监控显示,小孙很可能是沿着农干院路向南走,一直来到花园路。5日晚上,历城公安分局调集100余名警力,对于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进行寻找。
当几乎所有人都围绕着上海花园附近进行寻找的时候,小孙此时其实在洪家楼夜市闲逛。外出一天,他更加害怕回家。
“一旦确认孩子失联的事实,我们就会第一时间发布微信和微博,现在已经成为工作惯例。”历城公安分局宣传科科长王刚将学生小孙失联的寻人启事发布到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在民警现场调取监控受阻的情况下,寻人启事在网络世界开始广泛传播起来,无形增加了找到的可能性。包括齐鲁壹点等多个新闻客户端都推送了小孙失联的信息,让更多的订户获取到并关注这个信息。此外,出现在今日头条、朋友圈中的寻人启事,也将消息辐射至更广的人群。
6日凌晨4时许,小孙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洪翔路南头,香格里灌汤包店老板赵先生和店员早起开始包包子,开门时看到了小孙,他立即让孩子来店里暖和暖和。
“我们让他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孩子不打,说他爸爸早上6点来接他。我看他困得厉害,就让他趴在屋里的桌子上睡一会儿。”赵先生说道。早上7点30分许,从事教育培训的王晚霞来到这家灌汤包店。
趴在桌上的小孩引起了王晚霞的注意,想到自己曾在微信上转发过的寻人信息,她赶紧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发现这个男孩和正在寻找的失联学生小孙一样。王晚霞立即给孩子的家长拨打电话。此时,孙先生和派出所民警正在调取监控。接到电话之后,他们开着车迅速赶到这家灌汤包店。
“孩子回家后也没有说这两天去哪了,由于休息不好非常困,吃了饭就睡觉了。”6日上午11时许,孙先生称他们一定会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改掉经常晚归的坏习惯。
新闻推荐
意大利文化旅游专家张环做客北航MBA知行课堂美,是什么?能做什么?美,是智慧,也是谋略,它能让企业家充满魅力与影响力,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美,是一种寻找和谐的过程,是一种力量和无形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