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有晚辈到家里看书,杨位浩老人都非常高兴今年以来,市妇联进一步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各界群众踊跃参加。通过层层推选、评议,30户家庭涌现出来。这些家庭所传递出的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美德,不仅向社会传递了真、善、美,更是以榜样的力量为更多家庭做出了表率。本报今起选登部分“最美家庭”的故事,与广大读者分享。让我们学习他们传承家庭美德的一言一行,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感悟“最美”真谛,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者
记者 冯清芳/文 渠青/图
一个农家院两间大书房,晴耕雨读,问田藏书,忠厚传家,种善培福,这里说的是大坞镇石楼村藏书人杨位浩和他的“问田书苑”“种善书塾”。
杨位浩爱书、藏书、读书,言传身教,树立了文明家风,也延续了石楼村多少年来崇文重教的好村风。
收藏图书 翰墨飘香
杨位浩家的房子很普通,但屋内窗明几净,书香弥漫。目前,家里已有藏书上万册,涵盖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生活等多个门类。为了方便父老乡亲们来家里读书,他还在家中专门设立了两个大书房,一个取名“问田书苑”,另一个叫“种善书塾”。
“俺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一天到晚与沟垄畦墒打交道,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但你要知道,土里除了能刨出花生、芋头,还能刨出来很多经验和教训。这方水土、乡风民俗里埋藏着的东西太多了,有老辈传下来的老理,几千年来的传统,为人处事的规矩。”杨位浩说,他今年60岁了,但是对读书学习的热情却从未削减,他觉得种庄稼跟读书差不多,都离不开一个“勤”字,都要用心才行,所以,他才将家中一楼的书房取名为“问田书苑”,意思是向田地请教、向土地学习。
杨位浩手巧,家中的书架和书房全是由他一个人设计建造的。登上楼梯,来到二楼的大书房,洁净的落地玻璃窗反射着阳光,隔窗望去,田野平畴,颇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境。
杨位浩告诉记者,平时,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来家里读书或借书,他就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桌椅和茶水、零食,孩子们的到来,给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由于杨位浩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偶尔也会提笔模仿着写诗。这不,书桌上就有一首他写的小诗《问田种善》:“问田得天趣,种善德不孤。寻常即真乐,福在百姓庐。”
言传身教 传承文化
“小时候,我们家特别穷,初中毕业后,我就回到家里帮父母种田操持家务了,那个时候也特别想继续上学,可是,现实迫使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忆起儿时读书的情景,杨位浩眼中满是遗憾。他说,自己的兄弟姐妹较多,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们读书,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念头,只要一有机会,便会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书。后来结婚生子,妻子也十分支持他读书。
“别看家中现在有这么多藏书,这可都是我和妻子多年来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杨位浩说,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与魂,只有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根深树壮,才不会丢了魂,所以,他一直教育儿子要多读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令杨位浩最感欣慰的是,自己爱书、买书、藏书、读书的习惯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儿子,也带动了街坊四邻和亲朋好友。“我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也都相继考上了大学,在不同的城市奋斗着,说起我们这一大家子的爱好,归根结底就是爱读书。”杨位浩从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子里取出照片和书信,里面除了晚辈们寄来的祝福外,就是各种奖状和证书,这是孩子们的成就,也是他的骄傲。
承善传家 和睦温馨
“朗月照石楼,楼上楼下两处星稀月朗;清风盈布袖,袖里袖外一派气正风清。”这是杨位浩家里的一副对联。他说:“咱滕州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善国\’的美誉。我们石楼村民风淳朴、村风良善,兄弟爷们儿和谐相处,街坊四邻互帮互助,各家各户和和睦睦。老辈们经常教育晚辈,对人一定要友善、亲善、和善、良善,做人一定要存善心、发善念、起善意、结善缘、交善友、行善举,要与人为善、劝人向善、积德行善。所以,我才把二楼的书房起名叫‘种善书塾\’。意思就是多做善事,播下善的种子,结出善的果实,为子孙培福气、积福报。”
“书是可以传家继世的,也是用来承古风续文脉的。我收藏的这些书全部免费借阅。等哪天我和老伴不在了,这些书就无偿捐献出去。”杨位浩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杨位浩家里串门,他总是爱把大家带到自己的书房里去,让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不少孩子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时常趁着节假日来到他家书房里读书。老杨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爱读书的孩子,以后会有大出息。大家一定要把崇文重教、惜书爱书的好传统一辈一辈传下去。”
“读书可以益智,读书让人向善。现在物质生活好了,更不能让精神生活空虚了,要多藏书多读书,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杨位浩说,“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大家吃穿不愁了,要是各家各户都能添个书房,有个读书的地方,那就太好啦。”
新闻推荐
本报1月日讯(通讯员王瑞成)近年来,东平县编办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东平实际,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扎实运作,各项改革任务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