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两年,‘双11\’概念还不出名。促销都是打着‘光棍节\’名号,如5折促销活动、满额减等,大幅折扣已经非常吸引人。2010年,我还在上大学,原本就是好奇看看,结果没控制住,花了近千元。”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北京市市民赵菁回忆。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双11”本身就是广告招牌,成为每年电商最重要的购物节。促销从11月初就开始狂轰滥炸并不断升级,预付抵扣、各种秒杀、裂变红包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与最开始的“买便宜”心态相比,近年来消费者网购时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以前网购,直接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月顶多花百余元。今年仅‘双11\’网购装修用的建材、家具就预算3万多元。”赵菁说。
在今年的京东“超级秒杀日”,智能眼镜销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8倍,智能家居达到去年同期的9倍。“80、90后人群关注点向安全性、品质性和丰富性倾斜,对价格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分析说。
不过,网购商品的质量与公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仍不匹配。12358价格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假货、三无产品、诈骗等,成为电商市场顽疾。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杨建华认为,作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不仅扩大了消费总需求,也应进一步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时掌握消费需求,倒逼供给侧的改革创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于佳欣)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11日表示,商务部正在确定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区域范围,并将专项制定每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整体方案。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成功试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