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立新于卿)今年以来,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项目发展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加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幅增长,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区实现进出口额54亿元,增长62.5%,其中出口额38.5亿元,增长75.2%,进口额15.5亿元,增长37.6%;完成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3.5亿元,增长9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增长12.8%;完成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8.2%。
发展新动能逐步显现,项目建设和政策服务整体推进。保税区坚持“一手抓项目、一手抓服务”,充分用好优惠政策,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项目提供一流服务。通过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化、政策服务公共化,全区8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搭建起“虚拟口岸、检验检疫、跨境电商、保税仓储物流、研发检测维修”五大平台,服务潍坊乃至全省开放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保税区牢固树立“项目立区”的发展理念,筛选确定总投资200多亿元的80多个重点项目,初步形成“六个百亿级产业链”发展框架。区内中俄国际冷链物流、华奇棉花物流加工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佩特来百万台发电机、天津力神锂电池、圣和塑胶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北汽福田KD厂、中韩产业园等在谈项目加快推进。
市场化运作初见成效,发展新旧动力平滑接续。保税区加快保税北区建设,着力构建全市开放发展新平台。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组建了市场化的投资发展公司,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保税区开发建设。与进出口银行合作,初步落实了4亿元保税北区建设资金;搭建了总规模5亿元的小微企业统借统还平台。
强力推进改革创新和政策服务,着力建设开放发展服务区。保税区牢牢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自贸试验区的标准做好各项创新性工作,有力地服务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建成了海关监管场站,在济南关区首个实现了区域一体化通关,通过电子关锁,企业货物在保税区通关后,到青岛港口和机场直接放行。在省内率先推行了“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申报事项由143项整合成84项,通关效率提升50%。已落实11项改革措施,特别是为歌尔争取了全省唯一的工单式核销试点、济南关区唯一的境内外维修试点,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国际化营商环境日趋完善,发展新体制活力激发。保税区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打造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和投融资环境,加快建设汶泉国际城、雷士景泰园、直营中心二期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配套设施,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企业集群注册、住所托管服务等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完善了农村社区、党群服务站、综合服务大厅等服务设施,全区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新优势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吉田沙保里奥运四连冠未果2016年8月20日星期六责任编辑:颜素珍美编:张莉萍版式:黄荣09在最讲究团队配合的田径比赛中,中国队在里约跑得很完美。奥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18日上午进行,中国男队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