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统的酒器博物馆中,收藏了近万件不同样式的酒瓶。
□本报记者薛静文/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有欧阳修借酒寄情山水,今有收藏者以酒器遥想历史。酒文化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占有重要地位,潍坊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但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关注的焦点与酒有关,却又不在酒,而在盛酒、装酒的酒器上。
酒器收藏:
平稳上升的藏界新宠
近些年,酒器收藏大军队伍日渐壮大,酒器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10月29日,在齐鲁古玩城举办的山东(潍坊)第四届酒器·老酒交流交易大会,就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00多位酒器收藏者。
“我从天津来的,潍坊的酒器市场行情一直很好,我十年前就来潍坊参加交流了。”张兆森是资深酒器收藏者,这次来潍坊,除了跟同行们交流酒器收藏心得外,也少不了要“练练摊”。让张兆森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天时间,他带来的酒瓶就销售一空。而来自聊城临清的藏友杨建军,此次带来了200多个酒瓶,交易大会还没结束,这些酒瓶就已经全部卖完了。“收获很大,一共卖了近万元。”杨建军笑着说,最贵的一个酒瓶卖出了600元的价格,“这两年酒瓶价格一直都在平稳上升,五六百一个已经不算稀罕了。”
据了解,目前在潍坊,酒器收藏已渐成气候,全市藏友数量超过200位,仅酒器私人博物馆就有13家。“酒器收藏,收的是酒器中的艺术之美,而这种美感本质是一种文化追寻。不仅让我们对酒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通过这些酒器,展现出了某一时期内的社会民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可以说,酒器收藏既有人文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潍坊市酒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阎海峰一语道破酒器爱好者们的心声。
酒器藏家:
自得自乐外的责任感
走进酒器收藏爱好者李传统的家,一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03个中国红颜色的酒瓶。
“我从1996年开始收藏酒器,到现在整二十年。”李传统说,他对酒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退休之后,一头扎进了酒器的海洋中,并痴迷至今。在他家中,种类繁多的酒瓶让人眼花缭乱,既有陶制、青铜、漆器、角制、玉石、玻璃、景泰蓝等不同材质的,也有书本型、人物画、京剧脸谱、四大美女等不同造型。而所有这些酒器,最让李传统骄傲的,是一件清中期黑釉柱纹凤头壶,这件酒瓶身价如今已高达数十万元。“我收藏酒器并不是为了升值赚钱,你看这些酒瓶,每一件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材质到工艺制作,反映出的是当时社会的各种文化风貌,融陶艺、绘画、书法、民间故事、风俗民情等于一体。”李传统说。
另一位收藏者徐华军想法也是如此。在他的酒器私人博物馆里,有一套产于上世纪90年代昌乐酒厂的“宝都酒瓶”,造型独特,看上去典雅大方又有着昌乐“宝石之都”的特色,如今这套酒瓶已是有钱难觅。“我想留住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记忆。”徐华军说,起初收藏酒器,也是自娱自乐,但随着收藏时间的变长,他对酒文化的了解也愈加深入。于是,自得自乐之外又增添了一种责任感。“潍坊的这些私人博物馆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我们是酒器收藏者,也希望能成为酒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徐华军说。
潍坊市场:
瓶瓶罐罐中的发展模式
在酒器收藏界里,有这么一句话:“全国酒器看山东,山东酒器看潍坊。”在诸多藏友眼中,潍坊市场的吸引力远大于北京、天津等地,这从红火的交易大会现场就能窥得一二。“潍坊酒器收藏协会在每个县市都有分会,而且会员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李传统说,潍坊向来有着很好的酒文化研究基础,借助这一优势,近些年酒器文化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出版了诸如《潍坊酒器文化论文集》等著作,将酒文化的研究领域延伸至酒器,让酒器从一种收藏爱好上升至理论高度。“有市场,有理论,两者缺一不可,一同造就了潍坊酒器收藏在全国的地位。”李传统说。
在李福民眼中,这种市场与理论相辅相成的模式就是“潍坊模式”。在交易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套特别的纪念酒瓶,由八瓶书本造型的酒瓶组成。记者了解到,这套酒瓶的灵感来源于《潍坊酒事》系列,分别是《沂山斗酒》《云门醉酒》《超然把酒》《松下问酒》《宏源溯酒》《板桥悟酒》《乾隆赐酒》《醉在无酒》,这套书和纪念酒瓶,也从侧面反映了潍坊酒文化和酒器文化的联系之紧密,发展之超前。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潍坊)当代书法作品展览开幕□本报记者潘来奎吴晓强图为9月18日,市民在观看书法展。记者孙树宝摄名家云集话书法,精品荟萃展风采。9月18日,首届中国(潍坊)当代书法作品展览在潍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