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耀
虽然已经过去了24年,但我在深圳市接待办工作时,于1992年接待邓小平同志的情景一直在我脑中。我在接待办待了8年,接待过100多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岁月如梭,好多事情我都记不太清楚了,可接待小平同志这一段我记得清清楚楚,只要一回想,关于此事所有的记忆一下子就都鲜活起来了。
提前半年做准备
1991年夏天,邓朴方到深圳考察,我负责接待。有一天,时任市委书记李灏跟邓朴方说:“朴方同志,请您报告小平同志,说深圳市委请他再来看看。”邓朴方就说:“老爷子有再到深圳看看的考虑,这次我回去以后再给他报告一下,您有机会去北京时,也可以直接去请一请,尽量争取今年冬天他老人家能来一趟。”
当时,各个方面的呼声不少,深圳盼着小平同志来讲讲话、鼓鼓气。
那天送走邓朴方,李灏留下了接待办主任张荣和我,对我俩说:“争取小平同志今年冬天能来,这个话你们两个知道就行,对外别说。”因为那时候小平同志也没确定会来。
李灏讲,先做准备,第一是经济建设要做准备,争取小平同志来看时能够更好一点;第二是城市建设要做准备,要修整;第三是接待工作要做准备,比如说,小平同志喜欢散步,他是不走回头路的,深圳迎宾馆就那么一点点地方,要看看怎么弄。
在准备期间,李灏去了次北京,去请了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同意来,这时候已经是年底了。确定了以后,李灏专门把我们接待办几个人召集起来,确定接待方案。
小平同志的警卫参谋张宝忠提前半个月来深圳检查了一遍。他专门说,第一,小平同志来是休息,不开任何会,不听任何报告;第二,小平同志想看几个地方,比如1984年看过的渔民村等。因此,整个视察的路线例如国贸、皇岗口岸、仙湖等,都是张宝忠看过后定下来的。
小平同志要来的前几天,我们非常紧张,那几天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没事大家坐在那里再议一议,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要做的。到了临来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没再回家,大家在值班室里,把各事项再检查了一遍。
马上要看市容
1992年1月19日早上8时,迎接小平同志的车队准时出发,我随同省市领导一起前往深圳火车站迎接。他的专列有两趟车,出于安全考虑,第一趟是空的,第二趟来的才是本人,9点整准时到。
能进到站里迎接小平同志的人员是严格控制的,我在最跟前,看到列车徐徐停靠,车厢门打开,专列服务员把一块铺着红色地毯的木制下车踏板迅速放下,将车厢与站台连接好。这时,身穿深灰色夹克和黑色西裤的小平同志在女儿邓榕的搀扶下,慢步下车。省市领导都很激动,哗哗哗地鼓掌。
李灏就说:“小平同志啊,欢迎你啊!”当时人多,小平同志可能听不清楚,他女儿就附在耳边说:“老爷子啊,李灏书记说了,深圳欢迎你。”小平同志一听,笑了。别看他都88岁了,又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可精神面貌很好,没有一点疲惫
的样子。
小平同志上了我们预先准备好的1号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迎宾馆。刚一下车,我一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讲话,紧紧张张,那个气氛多别扭啊,我大着胆子对小平同志说:“首长,这是您1984年视察深圳时住过的地方,叫桂园。”小平同志看了我一下,看了看房子说:“噢,我忘记了。”我又说:“首长,这房子去年底重新进行了装修,房子还是小了一些。”小平同志又看了我一眼,用他浓厚的四川音说:“房子还是小点的好。”
刚一下车,那么多人,上上下下,就我和小平同志讲了两句话,我挺高兴的,李灏后来还说:“小姚,行啊。”而我当时最大的感触是,老人家真的平易近人,和我说话,没有一点架子。
紧接着,其他人都散了,我一直跟着小平同志走进去。没想到,小平同志刚进到别墅里,都还没坐下,可能就一分钟时间,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就跑了出来:“小姚,赶紧赶紧,小平同志要看市容。”我还愣了一下,说“方案是下午看市容啊”。他说:“快去快去。”我赶紧跑出去,时任公安局局长梁达均在别墅外面,我说:“梁局,快点快点,小平同志要看市容,快点调车安排警卫。”他“啊”了一声,就赶紧跑去办。我又赶紧跑回来,这时小平同志就往外走了,小平同志说:“深圳我还是出去走走看看好,坐不住啊。”
车刚停好,小平同志就走出来了,陪同的省市领导也急忙上车,我也随车队一起出发。汽车在市区慢慢地穿行,小平同志一边看着宽阔、纵横交错的马路,蟠龙静卧似的各式立交桥,千姿百态的高楼大厦,一边认真地听着市领导介绍深圳的发展情况。看着看着,小平同志就高兴了,不断地点头,有时候回头看一下。小平同志的动作很小,动作也慢,但脸上充满笑容。
看了一圈回来后,一下车,小平同志就说了一句:看来我也有失误啊。深圳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要知道这个样子,当时要是把上海一起搞起来就好了。
“你们要搞快一点啊”
因为第一天的开局很好,我们都很高兴,看到小平同志这么平易近人,对接下来的接待工作充满信心。
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视察活动安排得丰富又紧凑,基本上是每天上午视察,下午在迎宾馆院内散步、打桥牌,生活非常有规律。19日到23日,短短5天,他老人家浏览了深圳市容,观看了火车站、视察了皇岗口岸、登上了国贸大厦旋转餐厅,一边看,一边听市领导汇报。他还游览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民俗文化村,又到仙湖植物园亲手栽下高山榕。在先科激光公司,他对当时才从德国进口的先进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
小平同志在视察期间,没有专门召集过任何会议,没有专门找领导同志谈话,这是与其他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来深圳考察不一样的地方。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行程中的许多重要讲话,都是在视察过程中,或是在听省市领导汇报时插话发表的。讲话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月20日上午,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他讲了40多分钟,孙勇就跟我说:他老人家这几天的话,比在北京一年谈的还多。
这些都可以看出,小平同志对深圳建设非常关注。我记得有一天下午,小平同志在迎宾馆院
子散步时,李灏讲到,中央改革政策还是好的,但是具体有些部门执行起来就有走样。这时,小平同志站住了,看着李灏,不吭气,李灏也很紧张。小平同志就问:“都是什么人?”李灏也不敢再继续说了,在那里站住了,我们全都站住了。然后,小平同志看了一下就说:“是绊脚石把他踢走,是拦路虎把他牵开。”
小平同志话不多,但说一句就是一句,斩钉截铁,省市领导讲什么他半天不插话,听到关键处“咣”就一句出来,他的思路特别清晰。
生活方面,小平同志都很简单。那几天,他一直穿着一件蓝色或一件灰色的夹克上衣,吃的都是家常便饭。记得小平同志到来第一天,我们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准备的菜多了一些,孙勇就批评了我们,他说:“小平同志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浪费是他老人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孙勇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小平同志生日,他们做了一桌饭送到小平同志家里,结果被批评了,这桌饭也退了回去。
有时候,小平同志也会表现出幽默可爱的一面。在仙湖那天,空气很好,他想在外面多转会,孙勇不同意,怕他着凉,拗不过没办法,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真不自由。他的心态很年轻,有时候和女儿开开玩笑,家庭气氛很好,亲热和睦。
小平同志快离开的那天,我在别墅里面,鼓足勇气请求和小平同志合照,孙勇批准了。结果刚要照,边上的工作人员挨了过来照一张,再要一照,又有人冲过来,照了好几次,才照到我们两个人的合影。而整个过程中,小平同志很亲切,很平和,站在那里和我们一一合影。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
23日下午,小平同志从蛇口上船去珠海,上船前,他一直对李灏叮咛:“你们要搞快一点啊,要快一点。”上了船以后,他一直对李灏挥手。船开后,我们一直目送他,看了很久,直到船几乎看不见。
掀起改革开放新一轮高潮
小平同志离开后第二天,老省委书记任仲夷就来了,他叫我把接待小平同志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他讲:你告诉李灏同志,新的一轮改革浪潮要来了。
我当时还没有马上理解,事后一直在悟这句话,终于悟出道理了。小平同志这次来真的非同小可,在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到来,对中国改革开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后来的“猴年新春八评”、《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发表,使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讲话传遍了大江南北和海内外,引发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浪潮。
那段时间,各省市代表团一波接一波地来,有时几乎是一天两三个省,这一热潮持续了好几年。后来我也常说,深圳对中国的贡献不仅是多少GDP,而是为中国走出一条路——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为中国先行先试,这是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小平同志这一行,对我个人的影响也很深远,这段经历让我改变了自己的平庸,变得自律、自醒、自爱、自强。我的工作作风、工作精神、思想格局都在走向稳重、成熟。可以说,小平同志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生的。 (据深圳晚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201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视频会议21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进一步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