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苗 胡青青
自建关以来,成都海关南充办紧贴企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支持广安市走出一条渠道多元、产业特色突出的发展之路——
2016年11月28日,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以下简称:成都海关南充办)建关十周年,这对广安市外贸发展来说,同样意义非凡。成都海关南充办主要负责川东北地区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市进出口企业的海关业务。“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广安外贸的快速发展。”该办主任胡涛说,“目前,我们6成以上的业务均来自广安企业。”
2015年底,广安市外贸出口突破10亿美元关口,位居全省第4位,成为继成德绵地区之后的外贸增长新极点。自建关以来,成都海关南充办紧贴广安市企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先后为广安市企业办理报关单1174份,监管进出口货物2.3亿美元,审批减免税货物货值4329万美元、减免税款2105万美元,不断支持广安市走出一条渠道多元、产业特色突出的发展之路,有力助推了广安外贸蓬勃发展。
促进通关便利化服务外贸企业
通关便利化是外贸企业的普遍呼声。
“为满足广安外贸企业通关需求,我们根据企业发展模式和物流特点,积极推行便捷通关模式,实现了从转关申报到‘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从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到全国通关一体化等通关模式的升级,如今,通关时效仅需1.2小时,查验时效控制在两小时,24小时结关率达100%。”胡涛说。
四川省大运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从中受益的广安市企业之一。以前,该公司在深圳口岸出口,因深圳海关业务较为繁忙和高达7%的查验率等因素,通关时间往往超过24小时,因此会产生多余的监管场所查验费和监管车辆过夜费。“现在,我们公司在深圳口岸可以随到随放,查验率也从7%降到0%,不仅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每年还能省下10多万元的物流仓储费用。”该公司负责人说。
十年来,成都海关南充办积极探索通关优化配置,通过创新管理、业务科技等,积极探索创新通关模式,在“管得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通得快”,更好地为广安市的外贸企业服务。目前,广安有多家企业适用通关一体化报关模式,出口的货物在“家门口”装箱后,企业通过无纸化电子传输方式向成都海关南充办报关,口岸海关便可直接放行,在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中转风险。
创新监管解难题培育增长新动能
11月17日,广安玖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迎来了两位上门服务的成都海关南充办工作人员。“他们来查验一批出口货物。”对于这样贴心的服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几年前,我们公司从加拿大采购了一批用于建设生产线的设备,因设备众多、物流环节复杂等因素,设备进口面临困难。”
了解情况后,成都海关南充办为该公司实施“转关运输、现场监管、税款担保、结算纳税”监管方式。“当时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设备就不能按时进厂,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就会受影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激地说,“此外,允许我们自建围网进行现场监管以及提交银行保函进行税款担保,还为我们节约了上百万元费用。”
“长期以来,我们对广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重点支持广安的高资信企业享受海关监管优惠政策,不断释放广安外贸的发展活力。”胡涛介绍说,包括实行上门验放、加急通关、担保验放和预约通关等传统监管环节的政策,同时在加工贸易手册管理、企业注册登记及年报、减免税设备后续监管等延伸监管环节开展有益尝试。
今年10月,在广安市相关部门及成都海关南充办的积极作为下,四川广安承平港务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批准设立,成为川东北地区首个保税仓库。“公用型保税仓库建立后,企业可实行分批提货,分批交税,有效减少企业货物流通积压资金,缩短资金流通周期,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贸易成本,也将有助于川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川广安承平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肇松说。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张逸飞蔡馨逸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中,加强市场监管是重要和必须的,但对那些事关群众生计的“小买卖”也不宜一味清除,应加强服务和引导,支持和帮助他们合规合法经营,监管也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