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3时,蠡县中孟尝村坠井男童赵梓聪被救援人员从井底找到,但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一眼枯井,“吃”掉了一条鲜活的生命,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悲伤,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还有多少无人管理的枯井?枯井究竟该由谁来管?河北省水利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井办理取水许可审批由水利部门负责,关闭水井及后续处理由水井所有人负责。省农业厅、住建厅也明确答复,枯井不归他们管。(河北日报)
公开报道显示,这次出事的废枯井,原本有遮盖物,但不知为何被拿开,且并未设置警示标志。而在当地,井枯了之后,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一般都会回填”,但并不具备强制性,无论是回填的责任方还是回填的方式、井盖的标准等等,都无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表明这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废枯井,基本上只能依赖于村民的“自治”,其不确定性可见一斑。事发后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不过是再次坐实了这种失范的管理局面。
从现有的制度来看,几个部门均回应称废枯井不归他们管,或确属实。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处于农田中原本用于灌溉的废枯井,水利和农业部门真的能够完全坦然地以旁观者的角色置身于事外吗?这种管理上的冷漠与颟顸态度,或许比制度的缺失更让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由于废枯井的管理失范,不单单只是农村灌溉井存在安全问题,近年来发生的类似坠井事件并不在少数。据媒体统计,自2015年来,公开报道的意外坠井事件达29起,其中31人坠井,8成是儿童,4成生命未能抢救过来。从废弃的灌溉井,到下水道井盖、热力井、空调井,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说废枯井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安全陷阱,应该不为过。而安全事件的多发,都指向管理失范、权责模糊的共因。
与这次废弃枯井遭遇“不知由谁管”的现象类似,城市小小的下水道井盖往往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如有报道显示,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环卫部门推给社区,社区推给市政,市政部门推给街道。结果往往是谁都好像有责任,但谁都管不了。由此可以说,废枯井安全隐患,首先其实是管理上的混乱与无序所致,是社会安全管理粗放化的具体表征。
废枯井不应该成为吞噬生命的“虎口”。悲剧已经发生,各地都应真正从排查隐患到梳理制度,杜绝安全管理的模糊与真空地带,别再让“废枯井谁来管”成无解之问。 朱昌俊
新闻推荐
内蒙古农民收购玉米获刑 最高法指令再审“最好新年礼是判我无罪!”
下载封面新闻APP浏览最潮最新资讯原本用来致富的脱玉米机,只能躺在院子里睡大觉。这是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年7月7日拍摄的照片。时隔近半年,王力军仍留着这台玉米机,期待被判无罪,能够重操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