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被称为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通用货币”。然而,通过人为操控收视率这种“通用货币”,便可直接影响电视剧的身价和排期、电视台的收益、广告商的利润,进而影响整个电视剧产业。这种操控正在现实中发生,甚至逐渐演变出地下利益市场。
这一地下网络每年从电视剧产业市场中分羹多亿元,被称为行业中除制作方、电视台、广告商之外的潜在“第四方”。
一个怪圈就此形成:广告主投放广告时要求电视台保障收视率———电视台采购电视剧时则要求制作方购买收视率———制作方因增加收视率购买成本反过来向电视台要高价———电视台则抬高广告价格。其中,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电视台、制作方,均成为收视率作假的受害者。
那么,究竟是谁在操控收视率?
盘踞在电视剧行业中的“收视率黑势力”,其打造的地下利益网络正被揭盅。
未买数据收视惨淡
年月4日,《美人私房菜》在浙江卫视播出,当天收视率仅为0.,在全国排名第位。此后几天,《美人私房菜》的收视率持续维持在谷底,期间更是创下浙江卫视“年来收视最低值”,月9日,《美人私房菜》正式被撤档。
据记者了解,年月5日,也就是《美人私房菜》收视率低迷的第二天,有关人士即告知浙江卫视有关负责人与《美人私房菜》制片人严从华,无论如何要将收视率做上去,否则将撤剧;严一方面寄希望于收视率自动好转,另一方面不得不立即打听购买收视率的渠道。
严从华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购买收视率一集需要花费万元,且临时购买不一定能买到,因购买成本太高且担心遭遇诈骗的他只好放弃。
多位电视剧制作公司负责人均表示,《美人私房菜》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五天里,收视率始终未超过0.2,这是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现象。《美人私房菜》因未购买收视率致收视率下跌进而遭撤剧一事发生后,立即在业内引起极大震动,一场针对收视率作假的“反击战”打响。
大面积作假
年月日,《美人私房菜》被撤的第二天,中电协召集会员单位开会。据一位参会的人士透露,会议开了4个多小时,多个制作方代表群情激愤,会上大家都承认,曾花钱购买过收视率。“有人提出集体自首,有人提出静坐请愿,但最后一致决定发《声明》向作假的‘收视率黑势力\’宣战。”该人士表示。
电视收视率作假的问题始于年,此后数年,作假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从个案蔓延至全行业。近年来,先后发生过“制片人王建锋实名举报第三方公司买卖收视数据”、“湖南卫视热播剧在部分地区收视为0”、“北京卫视收视率在本地被挤出前十位”等喧嚣一时的事件,背后均与收视率作假有关。
年至今,收视率作假达到顶峰。是年1月1日起,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式实施“一剧两星”政策,这客观上导致原本就供大于求的电视剧市场进一步失衡。年中国生产电视剧多部,但获得上星卫视播放权利的不足%。
因为要保证收视率,电视台与制作方签署电视剧购买合同时,通常会附加一份“对赌协议”。即制作方在售剧时,必须向电视台做出收视率担保———该剧在播出时必须达到协议中保证的收视率数值,制作方才能从电视台拿到全部的购片款。否则,按照协议比例相应扣款。
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亦出台整治措施,组织中央电视台等家电视台签署禁止收视率对赌的公约,但并未有效遏制对赌。
年月日,一家主流电视台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收视率意味着一切,它是电视台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除非是纯公益节目,否则都要考虑收视率。
业内人士透露,有不低于家制作单位买卖过收视率。
争议索福瑞
上世纪年代中后期,电视台及电视频道数量迅猛扩张,市场竞争加剧,收视率的作用逐渐被认可。
在中国,提供收视率数据主要是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索福瑞)。索福瑞在中国的收视率市场中一家独大,从年成立到今天基本垄断了国内收视数据的话语权。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以及缺乏第三方机构监管的情况下,索福瑞不时受到业内人的诟病。
公开资料显示,年6月,中央电视台成立央视调查咨询中心(CVSC)。此前,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法国索福瑞集团(TNS)已经开始在为中国公司提供专业市场调查以及投资咨询服务。年5月,CVSC与TNS达成合作,合资公司索福瑞在年正式成立,前者持股%,后者占股%。
多位电视剧制作机构的负责人认为,索福瑞本身参与数据作假的可能性极小,某种程度上,其也是虚假收视率的“受害者”。北京一家在电视剧制作领域实力颇强的公司负责人直言,索福瑞面对收视数据被不法分子左右的现实,自身也很无奈。
“专业公司”在操盘
前述多位电视剧制作机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收视率作假的手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干扰样本户”、“窃听和截留数据”、“直接篡改数据”。第二种手法经索福瑞的技术改进已清除,第三种手法至今未得到案例支持,而最低级的“干扰样本户”屡屡发生。
索福瑞在全国范围内的5.万余户样本户家庭,分散在全国各省区市,每个地区分配的样本户家庭数量仅几百、上千个,由于样本户数量相对有限,这为作假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条件。索福瑞曾于年召开说明会,主动曝光了不法分子获取样本户信息的手段,主要有“跟踪”、“窃听”、“行贿”三种。针对这些“干扰”样本户、“污染”收视率的手段,索福瑞方面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收视率作假有专门的公司在操盘。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操控收视率的公司很“专业”,能查到哪些电视剧备案了、哪些已经开机、制片人是谁等等信息。一部剧临近播出之前,制片方常会接到是否需要购买“资源”的电话问询。“一般万元一集会把收视率做到至少第八名,万元一集,就会做到前三名。”
重庆一家电视剧制作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现在做虚假收视率的“黑势力”非常谨慎,“一是你联系不到对方,一般都是对方主动联系你;二是对方拒绝银行转账,只要现金”。
曾有制作机构相关人士提着多万元现金送至不法分子指定的北京某小区,进去后该人士看到极其震撼的一幕:两居室里除了一张床之外,堆满了一捆一捆的现金。
整个制作行业不堪重负
近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表态要严惩收视作假,包括年发声明表示要严查买卖收视的人群和机构、年发布条新规重整收视率等。年7月,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正式出台。该准则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数据使用方也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业竞争。”不过接受采访的人士均表示,广电总局的这些举措,未能有效遏制收视率作假。
制片人王建锋说,过去五年里,他一直在“思考行业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解决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必须从市场角度与产业角度切入。
从市场角度,可以借鉴电影分账模式,以广告收入为标准,播出方、发行方与制作方,按一定比例分账,不再“唯收视率论”;从产业角度,首先制作方要生产优质电视剧,其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电视剧采购系统。
王建锋意图打造一个中国影视版权交易系统,“强化节目成本、受众和美誉度标准,吸引优质电视剧向平台聚集,使广告投放者对平台的选择更科学、合理、规范,进而淡化对收视率的依赖”。
更多的业内人士则提出,尽快建立完善的收视率调查体系。“收视率调查不应是索福瑞一家独大,应该有更多公司加入供大家选择。”知名编剧汪海林认为,“比如北京地区通过歌华机顶盒就能做到收视数据实时采集。”据《财经》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预警:流感、禽流感进入高发期,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避免购买活禽自行宰杀,勤洗手,生熟食物要分开
晨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刘正毅冯雪英)近期,我国进入流感、禽流感高发期,山东省日照、莱芜市相继报道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昨天,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