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月2日,本报三版曾以《小屋传爱心》为题,报道了人民广场中部一间由市民自发组建的用于回收旧衣物的“爱心小屋”的情况。一个多月过去了,爱心小屋怎么样了?
月日,记者来到爱心小屋看到,不足5平方米的屋内被衣物塞得满满的,屋门已被“铁将军”把守,并贴出了“仓库已满,暂停捐赠”和“急需义工”的告示。这是怎么回事?
记者来到爱心小屋旁的茶庄,找到了爱心小屋的设立人、热心市民韩广续。今年9月底和朋友一起建立了这个爱心小屋,为的是整合市民手里积存的冬衣送给需要的人。“自小屋设立以来,市民的捐衣热情一直很高涨,我们收到的衣服质量也比较高,都是八九成新的洗净整理好的冬衣,还有些连吊牌都没拆的新衣服。这让我们很欣慰。”韩广续说,为了不辜负市民们的热情,他和朋友、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整理爱心衣物。由于办公室就在小屋附近,韩广续几乎是全天候守在小屋。为了更好地管理小屋,他还租赁了小屋旁的闲置房间,开了一间“爱心茶庄”。
“开茶庄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在这里总的有个落脚的地方。”韩广续说,为了更好地管理小屋,他在小屋周围都安装了监控,并在茶庄设立了免费饮水和充电处。记者看到,茶庄内还有一间平米左右的仓库,屋内装满了整理打包好的衣物,包裹一直摞到了屋顶,几乎快要打不开门。粗算下,衣物至少也有六七千件。热心市民王先生表示,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人手不够,而是无处消化众多冬衣。“前几天我们自驾到博山,想寻找一些贫困学校,把冬衣送给孩子们,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王先生说,到了博山区池上镇某小学,他们和校领导说明来意后,对方明确表示“不需要冬衣捐赠”。其他几个学校,均是同样的答复。
韩广续说,他们也上网搜索过,发现在部分省市还是存在大量的冬衣需求,但高昂的运费让人望而却步。“我们和西藏、内蒙那边联系过,他们确实有很强烈的冬衣需求,但运费太高了,每公斤运费要元左右。这样算下来,运费就要几千元,还不如给他们现金呢。”韩广续说。现在积压了这么多冬衣,再接受市民的捐赠实在是无处存放,如果不尽快将这些冬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等天气转暖这些衣物就送不出去了。希望有关部门或有周边大量冬衣需求的贫困地区能和他联系,早日将这些沉甸甸的爱心奉献出去。
目前,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已主动与韩广续取得联系,沟通商讨这些冬衣的流向问题。
新闻推荐
中共周村区十二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常委和区委书记、副书记,沙向东当选区委书记,刘伟、胡敬涛当选区委副书记,沙向东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新一届区委常委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李晓燕、王志臣、王星、胡敬涛、沙向东、刘伟、苏振华、路德芝、国卫兵□本报记者李栋本报讯1月日,中共周村区十二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沙向东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