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直以来,我们积极寻求一切与读者面对面的机会,珍惜每一次与市民的“亲密接触”。用文字记录故事,用版面诉说平凡,我们也用心呈现每一次的感动。这次系列采访,把我们这些常年手握“笔杆子”的采编人员,与各行各业工作者“拴”在一块一整天,甚至数天。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向劳动者的致敬,也是一次自我审视的实践教育。我们在一起,感受汗水?
□晚报记者 吴 静 文 / 图
胡倩,一个浑身透着灵气的湖北妹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裁缝在国内依然是很“吃香”的行业,尤其是在她的家乡湖北天门,做裁缝的特别多。那时人们还习惯在裁缝店扯布做衣服,裁缝是人们心中的手艺人。如今她在滨州开的服装定制店生意红火,刚从济南参加年会回来的她,忙得不亦乐乎。
在她的成衣车间里,剪刀依然在咔嚓咔嚓地剪裁,缝纫机依然在“哒哒哒”作响,做手绣的师傅们在一针一线中绣出精美的图案。
胡倩的身影就在其中。
■胡倩在给顾客量体
■打造滨州本土品牌
■胡倩在成衣车间检查成衣细节
>>>干这一行,要靠耐心、虚心还有细心,更要有灵感
■记者手记
记忆中的裁缝铺,成轴的布匹,一台缝纫机,一把剪刀,裁缝师傅总是把一根皮尺挂在脖子上,忙前忙后帮客人们量体裁衣……裁缝铺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新人结婚、新年服装、上班正装……人们第一时间想到找裁缝店“私人定制”。然而自从“成衣”出现之后,当年门庭若市的裁缝铺不是关门大吉就是转型改衣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如今,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量身定制又开始悄悄在城市中回潮。随着着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服装定制日益受到市民的喜爱。其实,服装、珠宝、腕表、家居等行业,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购买批量生产的货品和服务,而开始青睐私人定制,这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满足对美好事物的个性化需求,也必将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做衣服的过程,享受设计、裁衣、手工缝制过程中的乐趣。”采访胡倩时,她正在给一位顾客量体,她给客户推荐的是有绣花工艺的大衣,“为顾客精准量身,全面了解顾客体型的细节,定制的服装会更符合顾客的穿着需求,除了更加贴合身材曲线,还能掩饰顾客的身材缺陷。”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美术,因为热爱服装行业,在校期间又学习了一年的服装设计。”胡倩说,大学毕业后,胡倩跟老公回到了滨州。“私人定制服装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尤其是在香港、深圳等大城市服装定制很火。”胡倩看到了商机,两年前,小两口在滨州开了首家男装定制——昆汀洋装。后来女装、童装等定制业务也开展了起来。
刚创业时,胡倩的小店只有三人,用她的话说是“累并快乐着。”好多事情都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有位顾客在店里做了件衣服,做好后又要在袖子上绣东西,而且第二天一早就急着穿,我又连夜给她做了手绣,做完后感觉手都麻了。”胡倩说,当时客户特别满意,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干这一行,要靠耐心、虚心还有细心,此外,胡倩觉得这其实还需要灵感。心灵手巧的胡倩在第一次拿起剪刀剪裁布料时,大脑中的某个地方就开启了一个程式,她灵光乍现,想象着这块布会变成什么样子,穿在人们身上会是怎样的风采。
>>>只要有样衣或者提供的图片准确 我们都能做出来
根据节令不同,春夏时节主要做真丝类的连衣裙、衬衣、唐装跟旗袍,秋冬时节主要做羊绒大衣,礼服一年四季都在做。胡倩说,“夏装和冬装定制的较多,而一件衣服的制作时间大约要一个星期,有些复杂的要两个星期。举起一套男士西装,胡倩告诉记者,别看一套西装风格简单,制作工序却不少。测量、设计、制图、做样板图、比例剪裁……一针一线制作,也要花费三四周时间。
如今,定制服装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经常有客户会拿着样衣或者图片来店里定制衣服,有位客户拿了一件一万九千元的样衣过来,我们用相同的面料、剪裁,做出了几乎一样的衣服来,价格两千多。”胡倩说,只要有样衣或者提供的图片准确,我们都能做出来。
>>>打造自己的品牌 作为滨州本土品牌推出去
经过两年的时间,服装店从最初的三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人,“目前,懂设计、会制版和制作,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很紧缺。”胡倩说,我们现在定制服装,分工很细。不同的师傅会专攻不同的领域,有的量,有的裁。“每一步都很关键,环环相扣,一步出了错就会步步错。每年我都会出去学习,看时装发布会,有时也会买了样衣学习他们的工艺。”
在服装定制这一领域,胡倩店里有干了近年的缝纫师傅,技术过硬,也有年轻的量体师跟制版师,胡倩说,他们不仅需要经验,也需要掌握流行趋势。“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了,回头客很多,如今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做为滨州本土品牌推出去。”胡倩说。
扫二维码,观看手机现场视频
新闻推荐
不少准妈在孕期中,希望得到丈夫的理解与呵护,但是90%以上的准爸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孕爸和奶爸,准爸爸在特殊时期怎样关心和照顾准妈?11月13日,在滨州大饭店泰山厅,滨州爱之源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