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辨析“缺钱”与“爱钱”

来源:广安日报 2016-12-09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程孝东

“坦率地讲,我不缺钱……认真反思自己的犯罪原因,我如梦初醒。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尔兹对犯罪所作的深刻剖析,‘构成犯罪的东西,并非在于金钱,而在于对金钱的爱。\’我犯罪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头脑中固有的爱钱财的劣根性。”

这是笔者近日浏览正义网《贪官忏悔录》时,看到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曾被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年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局长符军忏悔录中的一段话。

笔者觉得符军忏悔录中对自己犯罪根源——“家里不缺钱,只因太爱钱”的认识很有意味,也颇典型,值得推敲辨析。

符军爱钱的劣根性同时也具有故事性。在他任教育局长的后几年,先后收受余万元贿赂款。他不敢把这些钱放在家里或办公室,也不敢告诉家人。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把这些钱存入了几个亲戚的名下。后来,相关部门掌握一定情况后叫他接受一般性调查时,他精神高度紧张,在前往检察院的路上就决定投案自首争取主动。因而一踏进检察院的门就全部交代了收受贿赂事实,并随即退还了全部赃款。

是的,符军把犯罪根源归咎于爱钱财的劣根性虽算说到了点子上,但我总觉得他“家里不缺钱,只因太爱钱”这句话可能有失偏颇。从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缺钱者并非最爱钱。物以稀为贵。应该讲,家中越缺钱者对金钱爱惜的程度越深,巴不得将一个钱当两个钱、十个钱、百个钱用。相反,不缺钱、钱多者往往把钱看得并不重,有的甚至毫不爱惜,以致铺张浪费,挥金如土。

不过,从符军这案例说明,似乎应该对“缺钱”与“爱钱”之关系这样下结论了:无论缺钱与不缺钱者,都是一样的爱钱、追钱,都想尽可能多的拥有钱、享用钱。为何如此?这太好理解了:谁叫钱(人民币)是我们当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最常见的特殊商品呢!

这里只需强调一点,无论缺钱者、贫困者,还是钱多者、富有者,爱慕钱、追逐钱皆无可厚非,但都必须取之有道,来路正当。若像符军这样本不缺钱只因爱钱而走歪门邪道就有悖于情理了,更有负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宗旨了!

一言以蔽之,符军“爱钱”不守规矩的路子千万走不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时刻忘不得!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人才问题

□尹韵公邓小平对人才问题总是予以特别关注,不遗余力地解放人才,扶持人才,重用人才。年7月日,邓小平看到《国内动态清样》上反映贵州丹寨汞矿一位技术员取得科研成果却受压制一事,作出批示:“请国家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辨析“缺钱”与“爱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