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记者站 甘凤云 本报记者 刘婧 龙俊帆
修枝、除草、施肥……月日,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6组村民黄天明在该村的青花椒产业基地里忙碌着。
几年前,黄天明还在前锋区一家餐馆里务工,除去生活开销盈余不多。“自从来到老家青花椒产业基地里打工后,每月能挣元,加上合作社分红,每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这可得感谢黄老板啊!”
黄天明口中的黄老板指的是该基地负责人黄志标。年,黄志标带着自己的团队从广东来到广安,实地考察后,他决定种植花椒。年,黄志标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全市各地建立起了花椒种植基地。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黄志标的花椒产业逐渐壮大起来。“自己富裕了,但看到还有一些贫困户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黄志标心里的头等大事。年,黄志标鼓励农户种花椒,并成立了广安前锋合利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最好的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带动,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订单生产,企业来承担压力。”对此,黄志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在贫困村大力发展青花椒种植,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市场保底价格回收农户的花椒,合作社或农户负责种植、管理。此外,黄志标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按当年花椒利润的%返给村组集体组织和出租土地农民,最大限度让利给农民群众。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飞)月日下午,五届市委召开第6次常委会,传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广安市贯彻意见,审议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各项工作报告,市委书记侯晓春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