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亿个,电子红包成新“年俗”
从内部“小乐子”到如今的“新年俗”,走过四个春节,以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为代表的电子红包,俨然发展成为替代贺卡、纸质红包的全新拜年工具。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五,微信春节红包收发数达到了460亿个,同比去年增长43.3%。其中,广东向湖南发了最多红包,其次为湖南—广东、广东—广西、广西—广东、北京—河北。
除夕当天,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了142亿个,相比去年增长了75.7%,在除夕24:00达到峰值,收发总量达到76万个/秒。
今年春节参与的QQ “LBS+AR天降红包”和“刷一刷红包”的总参与用户数为3.42亿,其中90后占比达到68%,用户共领到37.77亿个现金红包和卡券礼包,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1月27日至30日,花椒直播平台上共发出660万个红包,总金额达1.1亿元。春节抢电子红包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人过年的“标配”活动,巨头网络公司、品牌商家、明星、网红达人及广大网民都成为这场全民活动的主角,所有人不论身份地位都积极参与这场一年一次的全民“狂欢”。在VR、AR等技术推动下,相比传统的红包形式,2017年春节电子红包战场蔓延至线下,“火药味”一点也没减弱。
两成人春节要红包不要家人
“做了一桌年夜饭,把孙子孙女盼回来,结果人家就盯着手机,不搭理我。”吴娭毑表示,这两年春节,家里的小孩子天天对着手机抢红包,节日氛围越来越疏淡。而且,她也很担心孩子们沉迷红包,影响视力和学业。
“抢红包只是幌子,只玩手机不应酬才是目的。”市民马先生表示,每逢年节,平时根本不联络的七姑八姨九大爷,一见面就问东问西,句句直戳隐私问题。马先生认为,是毫无隐私可言的病态“节日人情”,把很多人推向了虚拟的抢红包狂欢中。
令节日失色,令少年失途、令亲友失和,电子红包这“三宗罪”,使其陷入“认同危机”。“融360”调查数据显示,仅不足半数(48.85%)用户支持电子红包,此外,16.09%的用户怀疑电子红包的安全性,24.71%的用户认为电子红包可有可无,10.34%的用户越来越讨厌电子红包,因为红包越来越动机不纯、面目全非。
整体而言,儿童和青少年最热衷于红包,在20岁以下及20~30岁人群中,支持电子红包的占比均接近60%。中年人对红包的态度比较纠结,持怀疑态度者占比最高。老人大多厌恶红包,在50岁以上人群中,支持电子红包的比例仅为14.27%。本报综合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22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首次增加了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草案规定,不得利用技术
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修订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22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首次增加了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草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