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斌 兰海燕 周建波 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近年来,广安区按照“以水兴产、以水兴业、以水扶贫”思路,围绕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年,全区建成小型水利工程个,新增改善灌面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5座,打造彭家乡茶店、兴平镇文明农建示范现场1.万亩,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个,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县“摘帽”指标全面达标,即将一举摘掉“贫困帽”。
围绕三大规划,指导农村水利建设
规划是生产力,也是“指路明灯”。广安区领导层深谙此道。年,该区以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滚动扩面”的思路,依托“十三五”规划、新村总体规划、农田水利规划三大规划,科学指导水利设施布局,推进水利设施与产业调整并轨,确保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依托“十三五”规划,科学布局水利设施。以《广安区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为统揽,围绕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科学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努力构建田网、路网、水网“多规合一”,骨干水利、小微水利、节水灌溉“多元一体”的水利体系。
依托新村总体规划,支撑生态效益农业发展。依托生态资源富集的最大优势,围绕优质粮油、龙安柚、优质蔬菜、畜禽养殖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围绕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布局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切实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灌溉要求。
依托农田水利规划,加快政策整合步伐。在全面摸清水利建设底数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十三五”规划实施、精准脱贫等重大机遇,及时编制完成全区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灌溉两大规划,以水利规划为指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实施三大工程,支撑农业经济发展
改变农村水环境,工程项目是支撑。年,广安区以安全饮水、农田灌溉、水体治理三大工程为着力点,大兴农田水利,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清洁用水接入千家万户。按照“集中为主,水质为先”的思路,制定农村安全饮水专项工作方案,采取“联片区域供水为主、联(单)村集中供水为辅、单户分散供水为补充”的方式,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及管网配套工程,形成了“大中小并存、蓄提引结合”的供水体系。利用国开行专项贷款万元,大力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个贫困村3.2万人的饮水问题;在克服交通不便、水源点稀少、分布不均匀等诸多不利因素后,实施丁坝村、龙孔村、卧龙村等个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全区所有贫困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水,饮水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实施农田灌溉工程,农村水利润泽万亩良田。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布局农村水利建设,支撑农业经济发展。依托大中型水库实施扩容增效,改扩建七一水库渠系配套,小农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病险水库整治等项目,投资1.5亿元新建、整治山平塘、蓄水池、石河堰等余口,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在贫困村及新农村建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柠檬、核桃、花椒、杨梅等特色效益农业,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引进华西德康、重庆正大等个农业龙头企业。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得到了有机融合,形成了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支撑新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格局。
实施水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维护生态平衡。为促进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遏制水土流失蔓延态势,广安区投入资金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7.平方公里,新修建蓄水池口、沉沙凼个、引排水沟渠.公里、作业道路.公里,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全区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审批率、验收率达%,水土保持“三同时”执行率达%。
此外,该区还坚持“各炒一盘菜、同上一桌席”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充分整合各类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上级资金、地方补助、群众投入、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合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率先建立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制度,年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农扶贫项目资金1.3亿元,全部用于贫困村,不断增强贫困村的整体经济实力和致富能力。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筹集资金3.2亿元,建设恒升、花桥、郑山3个乡镇万吨供水厂和白市片区集中饮用水源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恒升、郑山、石笋、龙台等个乡镇个村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新闻推荐
《决断: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一书由法学博士、资深专栏作家、原新华社资深记者田炳信先生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插柳不叫春知道”“孔子只弹一支曲”“珠江不是一条江”等十章,共万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