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峙立现居济南出版人
《喜剧作家》,止庵著
止庵先生第一次结集出版的小说,此前我们在《河东辑》读到过几篇。这次结集,是止庵先生对少作的不悔。
《纸鱼缸》,余泽民著
青春,流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热词,易碎的纸鱼缸,有枷锁的自由。集体失忆的时候,我们只能求之于个体记忆,这说法或者近似于“礼失,求诸野”。
《地图》,倪匡著
倪匡先生有一系列外星人科幻悬疑小说,传递一个信息给读者:人类开始在星球间迁徙,也许是大灾难的开始。
《银河英雄传说》,田中芳树著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曾经看到朋友的QQ签名用这句话,立刻问他是不是喜欢杨威利——原本立志成为历史学家的少年,成长为银河联盟的英雄,他影响了一批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人。
《三体》,刘慈欣著
人类末日一直是全人类关心的主题,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末日的多少种死法。
《阿拉伯的劳伦斯》,(美)斯科特·安德森著
战争,谎言,英雄,历史,这些词语是纠缠在一起的。读这本书之前,可以先看大卫·里恩执导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
《山海经》
这是一部奇书,奇形怪状的各种动物就是前不见经传记载,此后也少在别的典籍中印证的。换句话说,这是中国本土版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一直盼望有导演拍摄,甚至设想最低可以拍六部《山海经·东次》《山海经·西次》《山海经·北次》《山海经·山海经·南次》《山海经·大荒》《山海经前传》。
《诗经》
这部书不单纯是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先民生活大全,衣食住行大全,动植物辨识手册,每一首诗都可以换一种读法,每个年龄层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嘉惠不同人群。
尚晓进现居上海大学教授
《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著
叙事简练有古代话本的笔意,讽世之外多了份观照人生的哲思。荒诞的不仅是官场官僚、人心世情,荒诞的是存在本身。与偶然和不测对峙,撞上南墙终不悔,是执拗是刚毅;随遇而安,有柔顺的安详,它诠释了不同的人生哲学。
《呼兰河传》,萧红著
读的是她半部红楼的不甘。饱满而浓郁,况味荒凉,是风俗画、童年印象和人物小像的简单拼贴。天才而早慧的女子,以非凡的感觉体味生之悲怆,信手写来,浑然天成,生活的冷和热,美与丑,那些无奈、死寂与鲜亮,自在自足地铺陈于眼前。
《白鹿原》,陈忠实著
是关中生活的斑斓画卷,也是对欲望的直接拷问。他跟弗氏有殊途同归之处,以文化秩序规束人类原初的生命能量。儒家传统外化为家族和宗法制度,显形为森然的祠堂、仪式与家法,一代一代的后人对此祭拜,献上个体的臣服。在批判僵化秩序的同时,作家也清晰地表达了他儒道融通的文化取向。
《西方哲学史》,罗素著
可作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推荐读原文,他是哲学家里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文笔简练干净,行文亲切风趣,读来仿佛听一位睿智老者的絮叨,但绝对的条理清晰。哲学是高度思辨的学问,但他深谙化繁为简的艺术。写这本哲学史时,二战的阴云还未消散,对时代的反思折射于他对各家各派的检视中。
《五号屠场》,冯内古特著
后现代小说中可读性很强的一部作品,他把科幻玩出了新的高度,但这绝对是一本沉重之书,书写战争的梦魇,灵魂的惊悸,虚构与现实的交接与反转。主人公以时空旅行逃避创伤的历史记忆,而作家以后现代的叙事实验探寻书写理性与良知的可能。他在破碎中写出了花开的声音。
《朗读者》,本哈德·施林克著
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国作家无从回避的历史重负,施林克的机心在于,以不伦之恋寓言历史阴影下两代人的冲突和纠葛,写尽年轻一代面对父辈的尴尬、焦灼与伤痛,它是欲说难言、无法放下、亦无从绕过的心结。在审判和道德清算之外,作家乞灵于爱与感性的联结力量。
储劲松现居安庆,作家
《曹操集》
朝露之喻,子衿之叹,碣石之怅,首丘之思,古今沉雄豪迈无以加也,古今气象与格局无以加也。歌行、序、令、疏、策、书、尺牍,字字金声玉振,篇篇辞章焕烂,斌斌乎可以观也。魏武帝,实乃汉魏六朝第一等大文人,第一等真名士。
《异瞳》,赵焰著
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一个富矿,其中任一个细枝末节,几乎都如古老的铀,有才有识者采掘之,生发之,丰美之,令枯骨生肉,叫小倩还魂。赵焰此作是小说也是诗,是传奇也是史,是不可能中的可能。想象力是小说家最重要的能力。
《草木滋味》,周华诚著
读《诗经》,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大地上的草木,是鸟兽人物的精魂,一株一树,足可依恋珍惜。周华诚身居闹市,心在稻田,以笔为犁,以纸为地,翻出泥土气息和人间草木的滋味。散木有乡根,乡魂有路通。
《青鸟故事集》,李敬泽著
一切过去的事都会留下蛛丝马迹,一切过去的人都可以在梦中相遇,问题只在于一只灵敏的鼻子,一个善于做梦的脑袋。《山海经》云:大荒之西,“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李敬泽青鸟殷勤看蓬山,断简残章写新编。
《极花》,贾平凹著
好作家如良医,如啄木鸟,为社会把脉治病。贾平凹小说《极花》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用一个被拐女孩的眼睛打量这个复杂的人间,剖切的是这个时代农村之病相。老贾说,写《极花》也只是写了我而已,据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管怎样,老贾的文字总是值得期待。
《新小农阶级》,扬·杜威·范德普勒格著
生物并非如达尔文所说的,一味地追求进化,相反,它们有着顽固的保守性,像蜥蜴,总是在抗拒着进化。这是一种记忆。新小农阶级也是如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他们总在有意无意地坚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自由地呼吸以及思想。
魏振强现居安庆报纸编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钱穆著
钱穆先生系列演讲的记录集,内容涉及汉、唐、宋、明、清等五个最重要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有解释,有检讨,有剖析,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可作敲门砖,也可作垫脚石。
《爱欲与哀矜》,张定浩著
这本评论集解读的多是西方的经典作家,态度认真而诚恳。这种认真、诚恳,也是爱——对所评对象的珍惜,对读者的尊重,对自身的怜惜。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
喜欢苏东坡的,值得读;不喜欢的,读完之后,也会喜欢。我读了两遍,很长时间内,梦中有东坡,走在路上,也感觉他就藏在一朵云里,微笑地看着你我。
《自然之门》,[美]约翰·巴斯勒著,林东威、朱华译
巴勒斯是大自然真正的知音、知己。他对一根草,一座山、一泓泉的注目、摩挲都是小心翼翼、充满深情。他描写旱獭、狐狸、刺歌雀时,文字是那么灵动、细腻。因为深情,所以体贴——对读者,对世间万物。
《书法约言》,(清)宋曹著,陈硕评注
《书法约言》凡四千余言,有对历代书法章法的糅合、提炼,也有书家本人的心得、揣悟,言简而精辟。于书法欣赏,它不失为“登堂入室”的引路者;于书法实践,它可谓不可多得航标灯。
《父亲的眼泪》,[美]约翰厄普代克著,陈新宇译
无论是对少年、中年抑或老年的书写,作者都是以一种“告别”的姿态出现。时光漫漶,世事纷繁,但孤单和温情相依相伴。那些对话,穿过世间迷雾,如流水,滴滴答答;那些场景,如碎片,在昔日阳光下闪光;那些人和故事,虽庸常,却令人刻骨铭心。
《诗经名物图》,【日】细井徇撰绘
“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不仅是了解、熟识自然万物,与天地为友,更重要的是培育一颗诗心。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细井徇,与京都一带的画工共同编撰的这部诗经名物图,色彩艳丽、明媚,那些“远古”的植物、动物立在纸上,立在眼前,看一看,摸一摸,似乎都有着体温。
新闻推荐
1月日早上,广州地铁8号线,一名年轻人和邻座老伯发生冲突。老伯称,男子嫌孩子碰到他的手臂,就用手肘撞了他的孙子,于是二人发生争吵,后演变为肢体冲突。众人劝架,但男子仍然不罢休,老伯多处受伤。@西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