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的受访者曾在朋友圈拉过票,.0%的受访者反感有人在朋友圈里拉票,.9%的受访者认为拉票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调查显示,.4%的受访者曾在朋友圈“拉票”,其中.4%的受访者有过很多次拉票经历,.0%的受访者有过偶尔几次。.5%的受访者从未在朋友圈内拉过票。
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在朋友圈内拉票?调查显示,为朋友、同学或同事拉票的情况最多,占.4%,其次是为孩子、家人拉票(.8%),第三是为单位、公司拉票(.4%)。还有.8%的受访者会为社团和学生组织拉票,.7%的受访者会为班级活动拉票,.1%的受访者会为自己拉票。
当被问及在朋友圈内拉票的原因时,.1%的受访者是因为受人之托帮忙拉票;.0%的受访者只想顺水推舟卖个人情;.3%的受访者表示是为了在比赛或评比中获得一个好名次;.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的人都在转发,自己不转显得不合群。
调查显示,%的受访者反感有人在朋友圈里拉票,其中.3%的受访者非常反感。仅.2%的受访者完全不反感。调查显示,.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拉票”给自己带来了困扰,.6%的受访者认为并未造成困扰,.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调查中,.2%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拉票意义不大,.8%的受访者认为毫无意义,仅9.5%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拉票的意义很大,.5%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朋友圈里的花式骗局
根据反诈骗举报平台“猎网平台”最新发布的《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朋友圈已经成为各种网络诈骗活跃的新阵地。
1 “拼团诱饵”
同样是通过聊天群或朋友圈,各种拼团、砍价活动也成为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据媒体报道,成都一位网友曾化名“王雪”参与某拼团活动注册购买商品,仅花费了.9元就够得了两盒进口蓝莓,不过收到货品后,这位网友的糟心事却接连不断。
一个星期后,各种推销电话、广告电话接踵而至,对方在电话里均称这位网友为“王雪女士”,正是她参与拼团活动中使用的“化名”,原来这些拼团、帮砍、低价购等活动,一来是为了博取网友的关注度,为自己增粉,二来则是冲着网友的个人信息而来,使用低价诱饵来套取用户信息。
2 “危险红包”
如今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抢红包俨然成为习俗,由此也衍生出各种红包诈骗。这些红包往往分别或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关注公众号之后才可领取,二是需要填写个人手机号、支付账号等个人信息,三是要求分享朋友圈或转发到各种微信群,转的越多红包越大。
这些花式邀你抢红包的招数,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无法领到钱。而一旦按照领取红包的要求到处转发和填写个人信息,不光自己的信息会泄露,还会成为骗子坑害更多人的帮凶,甚至有的“红包”会要求用户下载安装APP来领取,实际上装进手机里的却是木马,有可能导致网银也被木马盗刷。
据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
新闻推荐
随着年春运大幕的开启,走在回家路上的游子或去远方子女城市团聚的老人们,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一路上的舟车劳顿少不了。人多拥挤,环境嘈杂带来身心疲乏,各领域专家为你整理出了一份“健康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