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对过去出现的问题、偏差,丝毫不回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年至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年至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全省普遍数据造假
虚增比例高达%
报告提到,年辽宁克服重重困难,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3.4%,超额完成目标。但在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对此,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年夯实了财政收据,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里固然有“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报告援引了国家审计署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年至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年至年,虚高水分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虚增最高的年份是年,虚增比例高达%。
面对辽宁的数据造假和部分干部忽悠作风,省委书记李希多次严厉告诫全省各市委书记和主要厅局负责人:哪位同志担任负责人,都想让本地区发展快一点,数据好看一点,这是一种担当。但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追求没有水分的发展,追求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我们追求的政绩,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更大的担当。
个别县虚增8.亿
高出实际水平%
对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届辽宁省委深恶痛绝。省委书记李希强调,“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年以来,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地区生产总值负增长,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跌。辽宁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自年便出现断崖式下滑,而之前固定资产投资曾一度高达%的增长率,今年上半年,辽宁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这其中原因,有其自身经济下滑的因素,也有统计数据挤水分的原因。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但经济社会基本稳定,民生也未受太大影响。对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直言,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
当地经济研究专家介绍,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亿元。类似情况的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亿元,高出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开原市是前几年的明星县、百强县,可随着担任过开原市委书记的省政府副秘书长魏俊星落马,开原的财政收入也拦腰斩。
财政收入数据造假,“吹牛也要上税”,也让辽宁一些地市付出惨痛代价。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告诉记者,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元!
年8月,辽宁省委在巡视整改通报中指出:“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目前,辽宁正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全校一本上线率%;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人,位居安徽首位。重庆:重庆市巴蜀中学,全校一本上线率%;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人,位居重庆首位。福建:厦门第一中学,全校一本上线率%;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