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年报纸看淄博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1-2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牛廷福展示他编著出版的《百年报纸看淄博》《百年报纸看淄博》成为宣传淄博的一张名片《淄博日报》使用过的报头《淄博日报》的前身《淄博工人报》创刊号《淄博日报》的前身《淄博工人报》(年7月4日)《淄博日报》(年月日)《淄博日报》柳泉副刊(年9月日)■2月1日适逢《淄博日报》创刊周年,《百年报纸看淄博》是牛廷福为《淄博日报》献上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对于牛廷福来说,这些旧报更是还原历史、回放历史的一幕幕“镜像”。

■翻开这部厚重的大书,你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的记忆苏醒了,逝去的时间复活了。百年报纸,百年历史,百年沧桑。这样一部承载历史光阴的书是怎样编著而成的?编著者牛廷福又有着怎样的初心呢?

□本报记者魏廷宝陶安黎

一册光阴方寸河山

一个城市,每天都在演绎着无数的故事;一份报纸,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它用笔墨浸润着城市的现在;用思想影响着城市的未来;用文字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印迹;用新闻反映着一份报纸和一个城市的互动。然而。当报纸过期泛黄,大部分就被遗弃,废品回收站和造纸厂纸浆炉是它们最终的归宿。尤其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纸媒,更难以平复一颗颗匆忙浮躁的心灵去认真阅读。当新闻瞬间变成历史,难道真的像过眼云烟一样消失了吗?“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人这样对我们说。但对于牛廷福来说,旧报不仅仅是“亲切的怀恋”,更是还原历史、回放历史的一幕幕“镜像”。

记者面前的这部《百年报纸看淄博》是牛廷福历时五年光阴精心编著的,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大开本,页。从年月日《申报》上的《山东博山玻璃彩票公司大彩志喜》到年5月日《大众日报》登载的《博山大队夜袭神头,炸毁敌发电厂》;从年2月1日《淄博工人报》创刊到年7月1日《淄博工人报》更名为《淄博日报》;从年5月日《淄博日报》发表的《景德东——淄博市文化战线的一面红旗》到年2月8日《重庆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年月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淄博采用煤气烧窑》到年7月日《淄博日报》上的《太河水库总干渠工程胜利竣工》;从年8月日《淄博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杜丽夺得奥运首金》到年月日推出的《焦波,把俺爹俺娘做成文化品牌》;从年3月日《张宏森与他的〈大法官〉》到年9月日《周末》版刊发的《一曲赶牛山,情动淄河滩》……还有解放前的《民国日报》《晨钟报》《新华日报》等,不一而足,凡是各类报纸上与淄博有关的报道,牛廷福能找到的都找到了,能搜集的都搜集了。翻开这部厚重的大书,你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的记忆苏醒了,逝去的时间复活了;你真实地触摸到淄博封存已久的百年沧桑,随她在时光隧道中穿行。

用百年报纸反映百年历史,这在全国还是首创,而这样一部承载着历史光阴的书是怎样编著而成的?编著者牛廷福又有着怎样的初心呢?

洪荒之力洪荒之作

牛廷福不容易。

凡是熟悉他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几十年来,集报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些过期的报纸一到他手里就成了宝贝,用“痴迷”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记得年夏天,记者曾来到他的生日报馆采访,并写下《牛廷福:收藏记忆,邂逅光阴》一文。时隔五年,在这个寒冷腊月,记者再次走进这座“报纸围城”,第一感觉是更拥挤了。全国政协原常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将军题写的匾额“牛廷福藏报馆”在门楣之上熠熠生辉;一摞摞旧报和书籍一直顶到天花板,刚刚付梓面世的《百年报纸看淄博》还散发着新鲜的油墨香,屋里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为了编著这部书,牛廷福在梯子上爬上爬下,把收藏的报纸几乎翻了个遍,尤其是《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等这些报纸更不知翻了多少遍。不仅如此,唯恐遗漏珍贵的史料,他还一遍又一遍地查阅《淄博市志》等志书寻找线索,然后再到报纸中去查找。

当一个人用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充实的,他的成功也是必然的。正如淄博市著名文化学者王颜山先生的扉页题词所言:“持恒于一道,功德称无量。”

说起编著《百年报纸看淄博》的过程,牛廷福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对记者介绍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淄博人,虽然早年参加工作去了北镇(现滨州市),年才调回淄博,但对我们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的工业,使历史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她是齐国故都、陶瓷名城,是蒲松龄、王渔洋、赵执信的故乡,是世界足球起源地……这些历史和现实经常见诸报纸,是这座城市的珍贵记忆。多年来,他始终怀揣一个心结,能不能利用自己的藏报为家乡服务,把反映淄博历史的报纸汇编成书。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甚至当场灵感涌现,敲定了“百年报纸看淄博”的书名,这给牛廷福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一双双期待的目光,也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逼迫着他的水平。牛廷福深知,这是一个费时耗力的大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毕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尽管之前他也编著出版过《解放——解放战争报纸号外》《老报纸记录的抗战》《日本报纸记录的侵华史实》《中共早期党报图录》《历史的记录——老报纸珍藏版》等书,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百年报纸看淄博》一书所遇到的困难无疑会更大,更多。

牛廷福告诉记者,翻阅报纸的酸甜苦辣那真是一言难尽。拂去老报纸上的陈年老灰,仔细研读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要想在里面看出个子丑寅卯,那真得费不少事。常常几个小时下来,看得头昏脑胀,腰都直不起来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那是常有的事。好在除了报纸,我没有太多的其他嗜好。朋友们看到我这样成天忙忙碌碌,不免都担心我太累了。可是,为了这个嗜好,我累并快乐着。

为了编好《百年报纸看淄博》一书,五年来,牛廷福遍访了相关部门。中国报业协会,淄博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史志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联、市旅游局、市博物馆,中国剪报社、淄博日报社等单位的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资深集报人张华先生,更是亲力亲为,跑前跑后,主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报纸资料和重要信息。中国剪报社社长、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长王荣泰先生还亲笔题写了“集报珍藏”四个大字。

五年艰辛,五年汗水,此中甘苦自心知。当《百年报纸看淄博》终于看见雏型,牛廷福十分兴奋,他突然觉得,那些辛苦和劳累都不算个事儿。采访中,牛廷福半开玩笑地说,这是自己用洪荒之力完成的一部“洪荒之作”。

年三月的一天,牛廷福去北京拜访邵华泽将军,当提到这本书时,本来静静地听他叙说的邵老大声插话道:“这个书好,《百年报纸看淄博》,用一百年的报纸反映淄博一百年的历史,这太好了!这可以成为淄博市的名片!”并欣然题写了书名。此后,牛廷福又抱着书稿向淄博市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学者张福信、郑峰、孙衍喜、李庆洪等征求意见,他们都交口称赞。牛廷福党校的老师张存礼教授,特意发来微信鼓励他:祝您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给这个时代留下更有价值、更能哺育国人的文化产品!愿您为中华人类文化的滔滔江河再掏上一捧淄博水。

“正是因为大家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本书这么快就展现在读者面前。”牛廷福感动地说。

痴迷集报收藏岁月

牛廷福姓牛,他的集报生涯的确很“牛”。

当然,“牛”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牛人”背后往往意味着巨大的付出。

出生于年的牛廷福,在近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从警四十年,而集报也有四十多年了。从在公社干临时工有机会接触到报纸开始,他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别人看过的、随便一扔的报纸,他都找来认真阅读,他也从不像别人那样看完报纸就随手一丢,而是仔细地保存起来。

在这里,有必要对“集报”做个普及性的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出现报纸的国家。据史料记载,早在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我国已有从事报纸收集的活动。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元美等人也专门收集过报纸,目的是进行文学创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收藏了不少明末报纸。民国大收藏家冯翰飞自清光绪年间至世纪年代,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老报纸。我国出版史上最悠久的报纸——《申报》历尽沧桑,能够无损地保留到今天,也得益于集报。

收藏报纸要的是细心,还得有耐性。报纸的价值常常是由时间赋予的。看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方能水滴石穿,集腋成裘。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牛廷福始终执著坚守,乐此不疲。基于慢慢积累起来的对报纸的认知和经验,牛廷福至今已收藏了《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等2万多种多万份旧报纸。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他几十年的业余时间及财力也基本花在了这上面。利用这些报纸,牛廷福先后与我国著名集报家张挺老先生合作编辑出版了《解放——解放战争报纸号外》,与朱军华报友编辑出版了《老报纸记录的抗战》《日本报纸记录的侵华史实》《中共早期党报图录》等图书,这些书报的出版发行不仅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也填补了我国此类书籍出版的空白。现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都已收藏了这些集报图书,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此后,牛廷福又把辛亥革命以来记录我国重大事件的近个报纸版面汇集成册,起名《历史的记录——老报纸珍藏版》(——),送同事,赠朋友,与藏友交换交流。

早在年,牛廷福便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的首批会员,现在已成为理事。去年9月份,作为唯一的个人代表,牛廷福参加了第二届报业新闻社会活动案例评选,凭借“老报纸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成果,被评为三等奖。他的藏报馆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五星级家庭藏报馆。不过这些荣誉并没有让牛廷福止步不前,在集报这条路上,他还要一直走下去。

如今牛廷福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了,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让牛廷福知足而幸福,但对于集报,他依然不忘初心,钟爱有加。用他自己的话说,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报纸有关的日子也像发黄的报纸一样开始变得让人愿意回味和品读。由最初的看着新鲜,到现在多少看出点门道;由当初的随意积攒报纸,到现在有目的、成系列的报纸收藏。这期间,他逐步认识到:一份份报纸就是一篇篇社会的日记,一份份今天的报纸就是一件件明天的历史见证,一份份报纸就是一部永远没有结尾的散装百科全书。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虽然我自己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太多的建树。但是,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生下来不仅仅是为了繁衍生息,更应该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点什么。”

这就是牛廷福,谦和而热心,实在而低调。

留住时光还原历史

时光给了我们回望过去的机会。翻阅《百年报纸看淄博》,一页页泛黄的画面,提醒着人们,历史的天空没有过眼云烟。记者发现,书中收藏展示的份报纸汇成的百年长河中,《淄博日报》截取了年余期。除了前面提到的《淄博工人报》和《淄博日报》的创刊号,还有许多重大新闻、经典版面和精彩文章。以下是记者随翻随记的几例:

年4月日《朱德副主席来淄博市视察》

年1月日《淄博市萌山水库工地纪实》

年7月5日《淄川大桥通车》

年9月日《彭丽媛、吴雁泽来淄博演出》

年2月1日《淄博日报社历届十佳编辑记者》

年9月4日《于受万画聊斋》

……

牛廷福说,淄博日报是淄博市委机关报,是淄博市最具权威性的平面新闻媒体。《百年报纸看淄博》自然离不开《淄博日报》。年来,《淄博日报》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光荣与梦想。牛廷福在编著该书期间,多次来到淄博日报社查阅资料,得到了报社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给予最大的方便。他有一次在报社查阅资料时,一位编辑正好看到,对牛廷福做的这件事流露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两个人就《百年报纸看淄博》这部书聊了近一个小时。不能小看这一小时的交谈,在不经意间,又给牛廷福增添了一份信心。“没有淄博日报的帮助,是难以顺利完成这部书的。年适逢《淄博日报》创刊周年,《百年报纸看淄博》算是自己为《淄博日报》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吧!”牛廷福充满感激地对记者说。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常说,不能忘记历史,但是历史靠什么来延续呢?书籍自然是一种延续方式,但书籍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加工和演绎的成分,而电脑和手机屏幕,也只是瞬息即逝的光影,只有报纸才能呈现历史的原汁原味。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年报纸看淄博》会愈加彰显出它独有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

《百年报纸看淄博》收录的《淄博日报》部分版面。

新闻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文/佚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年后发现%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年报纸看淄博)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