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马上又到了传统的消费高峰期,中国银联近日发布了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报告显示,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年上升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值得注意的是,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
在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岁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年下降了近个百分点,自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同比增长了2.5倍,在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一是在金融网站减少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选择使用包含字母数字等更加复杂的用户名。二是关注最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应对欺诈能力。三是选择安全性高的支付产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降低非法恶意程序对移动支付安全带来的风险。四是关注大额账户安全,可联系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等,选择配有保险保障的支付产品或为自己的大额账户购买资金保障险。
调查显示,在发生欺诈后积极采取措施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建议消费者在遭遇欺诈后,第一时间致电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告知情况,并及时拨打向公安机关报案。
(财经综合)
新闻推荐
省农信联社年“金纽带”春天行动动员会议召开后,博山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制定贯彻落实措施,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确保推动“春天行动”快速、扎实开展奠定基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