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韩春雨充满曲折的这一年
面世
新基因编辑技术
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科研人员韩春雨及其团队,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赞誉
“诺奖级”成果
根据论文,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相比,这种新技术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
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
质疑
试验“无法重复”
此后不久,该论文内容就陷入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待定
遭“编辑部关注”
《自然·生物技术》随后在去年月就这一争议发表了“编辑部关注”以及一篇国际研究人员关于不能重复相关技术的文章,并表示将在年1月完成相关调查。
风波
专利申请“撤回”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年1月9日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为发明人的专利——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因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国家知识产权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该专利的申请被视为撤回。有舆论认为,这张“视为撤回通知书”似乎间接坐实了韩春雨的“造假”。
……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王毅
日,韩春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有国外机构成功重复其实验,并将与其展开深度合作。
据悉,该机构于去年月即前往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的实验室开展相关工作。
“造假”风波后,韩春雨方面一直称有3家机构重复其实验,但一直未透露详细信息,这也是首个披露详细信息——能够重复韩春雨实验的机构。
韩春雨说,这一内容本可提前两月发布,但由于媒体的热炒,让对方非常慎重,因此才一直拖到现在。
新动向1
河北科大官网:
国外机构有信心
昨日下午4时,河北科技大学官方网站也发布了相关消息,内容如下——
近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丹麦诺维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达成合作,并签署协议。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及其相关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专利主要由美国持有,韩春雨团队发现的基因编辑工具NgAgo-gDNA为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新的选择。
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工具在诺维信公司的真菌表达系统中已经展现出潜力。诺维信公司对进一步开发NgAgo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有浓厚兴趣。
近日,诺维信公司与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在上述技术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针对具体合作事务,双方一致同意,在已达成合作条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术成果,并在未来共同致力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方对尽快合作推动该成果的产业化实现充满信心。
诺维信公司是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另外,迄今为止诺维信已经连续十多年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方面处于领导者地位。
日下午5时,诺维信公司一位核心工作人员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此事属实。
新动向2
顶级刊物再度声明:
尽可能仔细地探究
据新华社报道,就广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日发出一份声明说,期刊已获得与韩春雨实验所用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调查还在进行中。声明称——
自年月日发布Cathomen(一位国际研究人员)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编辑部关注以来,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不过,据新华社报道,上述声明并未说明数据的来源,也没有给出完成调查的具体时间表。自然杂志方面就此事向成都商报记者回应:《自然-生物技术》仍然致力于尽可能仔细和负责任地探究围绕韩春雨等人论文的担忧。
《自然·生物技术》此前曾表示,杂志编辑部已和原论文作者进行了沟通,作者们正在调查造成原论文描述实验很难被重复的潜在原因,“让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对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担忧展开调查,并补充信息和证据来给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造假”风波后,韩春雨方面一直称有3家机构重复其实验,但一直未透露详细信息,如今,被认为能够“重复”韩春雨实验的机构终于浮出水面。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日电(记者刘奕湛)春节临近,公安消防部门将扎实做好烟花爆竹、危化物品等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火灾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努力从源头上防范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