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求“被告”为探亲,孝老还需更多法律支撑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1-19 15:56   https://www.yybnet.net/

◎蒋璟璟

在异地工作的李新(化名),已经两年多没能回家看望父母了。李新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一家外企找到工作。由于是外企,休假是按照其国内的法定假期来安排。公司又有很严格的请假制度,根本没办法长时间离岗,李新又不想丢了这份工作,就只能先放弃回家探亲。为了能回家看一眼,他不惜主动要求父母把自己告上法庭,成为被告,最终拿着法院的判决才请了假、回了家、看了爹妈。(法制日报)

让父母将自己告上法庭,拿着法院的判决书才得以回家探亲,这番煞费周章的“曲线请假”桥段,简直刷新了寻常人的想象。当然必须承认,此事有其特殊性之所在,外企雇主的奇葩政策,加之当事人的一时急智,共同促成了这一荒诞不经的结果。可即便如此,“回家探亲”之艰难,却的确早已是工薪阶层的普遍体验。之于此,寻求法律救济的尝试,也一直未曾停止。

年,“常回家看看”的条文,被列入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此举曾一度引发广泛关注。而从这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这一法律条款基本处于被虚置、闲置的状态,不仅未能形成成熟的、明确的判例示范,甚至极少在个案的审理过程中被援引和提及……在这种背景下,其被舆论冠之以“中看不中用”的评价,着实可说是合情合理。明乎此,再来看李新一事,其居然能计划“得逞”,不得不说是一个例外。

本案中,法院判决李新每年应回家看望父母不少于五天。拿到判决后,李新立刻向公司提出休假申请,最终如愿以偿。这样一个判决结果,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主审法官的勇气和担当,以及灵活运用自由裁量权的业务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司法能动性最直观的体现,也即基于特定的法律价值、法律文本,创造性地将法律适用于个案中,并最终作出理性的判断——推动“常回家看看”的法条由虚而实,恰是需要大量类似判决的支撑。

与李新一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地方法院针对此类诉讼已经达成内部共识,也即不再对之审理、判决,而尽可能通过诉前调解来解决。诚然,常回家看看,对老人提供精神赡养,更多还是属于道德范畴的议题。但是,既然我们已然开启了法律引导孝老的尝试,就有理由在个案中用足、用好立法所赋予的权利。通过法律规范对道德进行托底,而今来看,最需要的恰是司法部门在个案之中发挥更多的能动性,而不是本着搁置争议、回避麻烦的心态无所作为。

新闻推荐

小平同志与百色的故事

□钱勤发一根马鞭在百色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当年邓小平跃马南疆时用过的一根马鞭。这根戴铜套头的藤制马鞭,珍藏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百色起义后,邓小平依旧忙碌不停,跃马扬鞭奔波各县的苏维埃政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自求“被告”为探亲,孝老还需更多法律支撑)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