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朋友送了我一本黄岳年主编的新书《我在书房等你》。白色打底的封面,宛如清新的玉兰,清爽、干净。加上扉页一张精致小巧的藏书票,让我甚是喜欢。
新书拿回家便住进我的“书房”。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只是利用小部分阳台,装了书柜,放上电脑、桌椅而成的开放式阅览室,已伴随我七年。
阳台当西晒。大伏天气,火辣辣的太阳照到书柜上,差点没把书烤燃。我赶紧拉拢窗帘,只留下一条缝隙透光。儿子不在家,我安心地走到空调前,将温度开到度,再找来一大块布将书柜上的书全部覆盖,以弥补高温给它们带来的伤害。
端一杯凉水,我在阳台上坐下,翻开朋友送的新书,慢慢走进书里那些大家、小家们的书房。这是一本关于书房的随笔散文,作者都是些学者和文人。全书分为名家书房、最美书房、书房小史、书斋散记、书房漫步、书房他说六个部分,向人们展示了形色各异的书房,像极了一幅书房全景图。透过这幅图,我仿佛见到了自己梦中的书房。
那是一个安静、整洁,既能让人“充电”,又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的地方。很早以前,我就梦想能有这样的一间书房。但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
上小学时,我就喜欢看书。父亲还专门为我做了一张小书桌,放在寝室里。母亲喜欢我看书,只要我开口,家里再困难她都会给我买需要的书。记得一次,母亲还托人到城里的书店给我买回一套作文书和寓言故事书。我爱惜地将这些书放在小书桌上,整个房间瞬间有了书香味。
后来上高中,书越来越多,我将常用的一部分放在寝室书桌上,其余全部用纸箱装起来放在床下。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大书柜该有多好啊。同桌来寝室借书,我翻箱倒柜半天也没能找到她想要的那本。同桌的父母都是老师,也是爱书之人,她家的大书房是我的梦。
大学里,寝室是四人间,床在上铺,下面是崭新的书柜书桌兼衣柜。如果寝室足够安静,这是个不错的书房。现实是,只要放学,寝室是不会安静的。
工作后,母亲在城里为我买了一套住所。装修时,我只向装修师傅提出一个要求,设计一个书房。没想到等我回头去看时,他已将书房设计在了阳台上。冬天还好,若是夏天,不开空调是会被热气打败的,根本不能静下心阅读。现在儿子两岁了,这个书房更不能发挥作用。每次见我坐到那里,儿子就蹒跚地走过来,萌萌望着我,妈妈,妈妈,玩玩。这个书房顺理成章成了他的玩具房。
我赶紧给自己设计了另一个“书房”。新买来一张电脑桌放在卧室里,常用的书搬到飘窗上。门一关,卧室成了我的新书房。空间虽小,藏书不多,我却在这里不断成长。
前段时间准备换房,我给爱人提出要四居室的,其中一个作为独立书房。这是我的梦想啊。不料世事难料,换房一事又搁置下来。我梦中的书房,只能暂时在梦中了。
没想到《我在书房等你》中,名家、大家们追求理想书房的过程同样艰难。书中的陈子善教授称,三十年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一间独立的、像样的书房”,越来越多的藏书长期一分为三安放。
没有像样的书房,陈教授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硕果累累,尤其是对张爱玲的研究,无人可及。“天津市十大藏书家”罗文华先生也在文字中写道:“不要说没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屋里就连一张专用的书桌都摆不下”,后来虽然买了房,但由于书多,房子还是小了。
即便如此,他们却都在书中汲取营养,取得了卓越成就,令人佩服。
我不是学者、文人,但我渴望成长。朋友说,书房的成长,就是我的成长,不管有没有书房,书房是大是小,只要心静,哪里都可以阅读。我以为然。
我梦中的书房,是我心灵的书房。这样来说,我的书房梦早已实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日电(记者赵文君)“快递香烟不能超过两条、血液制品不能寄递”。记者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明确禁止寄递物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