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凯
乐山名中医江欣然先生曾被民间赞誉为“江八味”。这一美誉在省内流传多年。江先生虽已辞世四十多年,但他那“江八味”的雅号仍在许多老年朋友中传颂着,赞叹他的高超医术和医德。
江先生是五通桥区黄葛井人,是我的亲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从部队转业回乡时,他已从五通桥中医院副院长岗位上退休,养病在家。为了弄清楚为什么老百姓要赞誉这位老中医为“江八味”的来龙去脉,我常去他家同他聊天。他是一位十分宽厚善良的老人,当时虽已多岁,但思维清晰,对许多往事记忆得特别清楚,令我肃然起敬!
江先生出生在“中医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中医师。他告诉我,幼年在私塾馆里读书,读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回到家里后,父亲就要求他读医书。长到多岁时,他已熟读了《灵枢》、《素问》、《本草》、《难经》等医书,并看了张仲景、张景岳等名家的著作。可以说,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已经饱览医书,这为他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江八味”,在医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江先生岁时,考入成都“四川工业教员养成所”,读了两年的应用化学学科。从岁开始,他一边当小学教员,一边跟随父亲兼职行医。他笑着说:“那时候叫小试牛刀!”江先生正式行医的时间,准确地说,是从年开始的。那年他岁,通过当时中央考试院中医师考试,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合格证书,成为注册中医师。从此,江先生开业行医,一心扑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行医路上。他在行医过程中善于钻研医理,在“望闻问切”中苦心探索,慎密判读,辩证施治,力求识病精准,用药精确,以减轻患者痛苦为己任。在五通桥地区,民间有许多江先生个性独特的传说,说他在解放前行医时,性情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对贫困患者从不鄙视轻待,凡病者,他都一视同仁,深得老百姓认可。五通桥区志曾用“恬淡名利,痛恶浮华”八个字来评价江先生的品徳。凡经过他诊视的患者,都称赞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江先生的医术,尤其精于伤寒医理,擅长治疗温病。他治病的处方特别与众不同,每方药物只有八九味,药量虽轻,但有手到病除之疗效,且为患者节省了不少开支,尤其让贫困患者称道不已!他用八味处方治疗痊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大家口口相传,尊称他为“江八味”,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江先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勤于著书,将临床实践整理升华为系统理论,用以丰富中华医学。他对我说,他于年就写成了《伤寒论汇证》一书共六卷的初稿,后经年三易其稿,直到解放后的年才定稿成书。这一事例,足以说明一个老中医对人民健康的负责,对传统中医认真的态度,其敬业精神可敬可佩!此外,他还著有《痰钦》、《肺痰》、《臌胀》、《江氏选方》、《江氏秘方》和针灸、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著和医案,共计多万字。
年,汪先生就率先成立“五通桥联合诊所”,并担任诊所主任,年该诊所又改建为“五通桥中医院”,他担任副院长,把自已的高超医术奉献给群众。在此期间,他将多年来治疗“发黄”病的经验和借鉴西医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报告,汇集在一起,编著成《外尔氏病和中医治疗的探索》一书,为我国中医中药治疗钩体病和中西医合作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年至年间,江先生奉四川省卫生厅之命,调重庆“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中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参与了《四川中药》的编撰及对《跳骨丹的研究》等课题的研讨,并发表了他个人撰写的《乙脑证治》、《钩端螺旋体病治疗经验》等论文,为四川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年他调回五通桥继续担任中医院副院长,年因积劳成疾在家养病。养病期间,医院遇有疑难重症,会不时向他请教,更有患者登门求医,江先生不推诿,努力诊治。年月日江先生驾鹤仙逝,享年岁。在他出殡下葬那天,数百名五通桥市民冒着凛冽寒风沿路送行。许多曾被他八味中药治愈的市民,流下了泪水,其情其景十分感人!
江先生生前非常关心子女的成长,要求十分严格。他曾对我说,对子女的要求不能马虎:“一是要他们多读书,受高等教育,长见识;二是要他们把中国的医学发扬光大;三是要他们会做人,不受任何恶习的影响。”如今,我要告慰江先生的在天之灵:你的七儿子江复生成为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安度晚年;九儿子江永生,继承父业,现在是名医专家,是中国赴非洲医疗队的优秀队员、赫赫有名的针灸教授,是莫桑比克总统的保健医师,是莫桑比克国家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女儿江和生,从长春医科大学毕业后,曾担任一国防工厂医院的院长,现在也退休安度晩年。子女们不负江先生的教诲,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2万亿元,这是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惊人数字。这些钱都花到哪去了呢?从商务部日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到这笔“巨款”的走向。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数据,年社会消费品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