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才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相临的以生产和加工特色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及辅助机构,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从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看,其内涵至少包括渐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即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农业特色化是指着力发展基于地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以解决农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纳入统一的经营体制,即通过纵向一体化,以解决小农户进入大市场问题。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则是在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扩张,亦即将产业链各环节做大,且强化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农业规模不经济问题。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给整个产业和区域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区域品牌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案例,如美国中西部的玉米产业集群、荷兰中南部和西部威斯兰地区的花卉产业集群、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我国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人们所熟知的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甘肃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集群、河南漯河肉类产业集群、浙江安吉竹产业集群等。这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高度发展,使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国内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表明,结合区域农业实际,强化农业的地域特色,走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之路,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安徽特色农业板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区域特色农业具有品质好、生产基地多、中介组织发展快、市场空间大、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等发展优势,为实现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如砀山水果产业集群、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六安大别山茶叶产业集群、巢湖水产养殖产业集群、芜湖大米产业集群、铜陵生姜产业集群、宁国核桃产业集群、黄山茶叶产业集群、桐城羽绒产业集群等。这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仅创造了区域农业竞争优势,而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与周边的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当前安徽区域特色农业集群发展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精深加工比例不高。目前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约为60%,精深加工比例约为40%,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左右,导致农产品增值有限。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集群覆盖面较窄,聚集效应不明显。年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不多,百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更是寥寥。由于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导致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区域品牌建设和管理水平低,影响力不彰。很多地方的农副土特产品虽然品种多、品质好、品位高,但缺乏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制约安徽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新产品开发缓慢、市场信息不畅、企业融资难、经营风险大、物流成本高。
安徽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需把握以下着力点:
第一,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一个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经济主体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但也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与指导。建议各地制定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应明确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整体布局、发展重点和建设内容,同时出台配套产业政策和措施。规划在战略目标上,要力求形成“特色成块、基地成片、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发展重点上要依据“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的原则,突出若干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内容上要坚持“强产业龙头、扩生产基地、带广大农户、创区域品牌”的思路。
第二,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领军企业发挥领导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内培外引”打造领军企业。所谓“内培”,就是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选择性地扶植本土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现有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所谓“外引”,就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本地,尤其要重点围绕已成雏形的农业特色板块主动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强化产业链招商,努力形成产业链承接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推进品牌整合,打造区域品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解决企业自主品牌众多但影响力普遍不高的问题。政府要牵头整合各方力量,以地理标志认定为依托,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力争形成以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带动企业自主品牌创建的“众星捧月”式的品牌格局。也就是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在其旗下形成系列品牌。区域公共品牌要彰显地方特色,系列品牌要有各自清晰的品牌定位和突出的产品风格。在初期,品牌整合可以从某个产业开始做起,然后逐步积累经验,向其他产业推广。
第四,完善社会化服务,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涵盖物流、金融、信息、商务和科技等方面。这些现代生产服务业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农业自身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过程中,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现有的相关现代服务业向农业、农村延伸,为集群成员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比如鼓励银行对集群内的信贷给予支持,使集群内部企业可以相互提供融资担保。另一方面,要针对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提供必要服务。比如,加强技术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组织建设,密切集群内部企业的联系;协助集群成员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电子商务。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闻推荐
2月4日,工人在淮南田家庵站货运装车点将化肥装上货运专列。上海铁路局淮南西站、淮南货运中心迎来化肥等农资的“春运”高峰期。为保障春耕生产需求,当地铁路部门对农资运输实行“优先安排计划、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