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话要说移风易俗应善当“推手”

来源:安徽日报 2017-02-0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刘振

有人说年味是人情味,这话没错;有人说年关是人情关,细品有些无奈。人情是“味”还是“关”,一字之差,令人感慨。

人情成了“关”,不免让人苦涩,有例为证:陕西大荔县一位村民“躲”在打工地过年,原因是“春节回家至少要送出1万元礼金,不回家是怕送人情礼”。岂止是过年,近年来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儿孙增岁、升学就业都要大操大办;结婚彩礼要“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以及50元钞票若干)“一动不动”(一辆汽车一套房)等,讲究越来越多;人人争着办,找着理由办,硬着头皮也得办,不办亏得更大;送礼像滚雪球一样玩起“人情+”,互相攀比、水涨船高,有的人挣点钱只够送人情,有的人还可能“拉饥荒”。

根深蒂固的人情礼俗面前,各地频兴移风易俗的清新之风。 《人民日报》近日连续报道贵州安顺市治理滥办酒席、浙江温州倡导文明结婚、山东一些村庄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新春走基层”见闻,让人体会到,那些变了味、走了样的习俗违反了人们内心的愿望、也不符合现代文明,而移风易俗的效果也“真不孬”。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一开始感觉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改变起来很难,但只要有人带头顶住闲言碎语,群众的支持会超出想象,说明匹配现代生活方式的习俗文明乃是人心所向。

也得承认,人心所向是把好事办好的必备条件,但操作不好也难以把好事办好。一种意见认为,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已成公害,政府就要“出手”狠刹;另一种意见认为,红白事属老百姓私事,政府的“有形之手”不该伸得这么长、管得这样宽。以往的事例证明,以行政命令、红头文件的形式管控乡风民俗,既有违“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也容易招致群众反感、难以施行。但政府不直接干预不等于置身事外,关键在当好“推手”,以群众认可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

要当好“推手”,政府就得找对方法、掌握尺度、合理参与。比如报道中提到的山东很多村子成立红白理事会,就是政府牵头、干部带头,发动村民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人士领头,就红白事的操办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形成大家认同的村规民约。让群众在主动参与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比政府大包大揽、强制规定来得更为妥帖,也更见效果。再进一步说,无论公文明令,还是村规民约都要让人们打心眼里赞同。

合于情。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传统习俗各有不同,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得分辨清楚。比如取缔庸俗表演、迷信行为,代之以健康的文娱活动,没有人不赞同;而某地硬性规定“除结婚酒、丧葬酒以外的其它酒席均视为违规”,老百姓连办寿宴的权利都没了,于情于理让人难以接受。合乎事情存在的道理,契合社会价值共识,新规才立得住、推得开。

应于时。正风俗要抓住节点、形成影响,但不能“半夜鸡叫”“拍脑袋”上马,时机的选择、节奏的把握很重要。先不说群众能不能很快适应新规定,就是基层落实规定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规定出台前给个意见征集期,规定出台后给个试行完善期,通过思想的引导、文化的提升来推进习俗重塑,群众才能欣然接受。

适于人。法律之外,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关键看道理适用于什么人,在要求和方式方法上应找到各自的“适用区间”。所谓“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做表率,通过涵养崇清尚俭、不慕虚荣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向,“出手”的力道不妨大些;另一方面,面向普通群众的移风易俗,既要充分尊重当地人情事理,也不宜采取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一样的标准,留下一定的宽容度,“推手”不妨多些柔性。

风俗是生活方式,也是文化传承。将移风易俗与基层自治结合起来、与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与法治建设契合起来,才能寻得移风易俗的最大公约数,让良好的初衷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三区三园一体”建设展开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胡璐王立彬)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今年我国将推动“三区、三园和一体”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6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有话要说移风易俗应善当“推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