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返乡 参加孙子婚礼
从1998年至今,谯城区淝河镇的胡云灿在上海卖菜已经卖了将近20年。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胡云灿依然每天按时出摊、收摊。“现在娶儿媳妇欠下的账都还上了,我们老两口也得存点养老钱。”胡云灿说,他打算再辛苦几年,就回老家生活,“外面再好也不如老家好,叶落也得归根。”
大年初三,因为二儿子家的孩子结婚,胡云灿从上海回到了老家。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胡云灿依然精神矍铄,为了参加孙子的婚礼,他回来的时候还特意穿着一套新西服。
“我今年70岁了,年纪也大了,如果不是家里有什么大事,也很少回家。”胡云灿说,他的三个儿子如今已经成家,家里的地也都分给了孩子耕种,他和老伴在上海闸北区经营着一个蔬菜摊,一天可以盈利几百元,两口子省吃俭用,日子过得还算顺心。
在接到孙子正月初六结婚的喜讯后,胡云灿本来打算春节前回来的,但因为车票比较难买,而且菜摊的生意正好,他最终决定初三再回来。回来一趟不容易,胡云灿打算等过了正月十五以后再走,上海的菜摊他让亲戚帮忙照看着。
卖菜像是“打游击”
1998年,外出务工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因为三个儿子结婚,胡云灿欠下不少账,仅靠家里土地的收入很难还上。思虑再三,50岁的胡云灿决定到外面去闯一闯,目的地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在建筑工地运过砖,在服装厂装卸过货,在蔬菜基地种过菜……工作换过不少,但收入都不高,而且不稳定。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云灿发现工作的地方附近没有菜市场,居民买菜需要跑不少路。于是,他就骑着买来的二手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去进货,然后回来卖,一天下来,竟然挣了一百多块钱。
发现了这个商机后,胡云灿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天天一大早就去进货,专心地做起了菜贩子。由于他诚信经营又不斤斤计较,菜摊的生意一直很火,一车的菜到上午基本上就能卖光,“风吹日晒的倒不怕,就怕人家城管撵,不让在路边卖。人家一来,我就跑,天天跟打游击似的。”
再干几年回老家养老
看到蔬菜销售的这么好,不断有人加入卖菜的行列,胡云灿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当地开始取缔路边摊,卖菜的话需要进入统一规划的农贸市场,一年的场地费需要几万元。
“开支是比以前大了,但是心里比较踏实一些,起码不用怕风吹雨淋了。”胡云灿说,在生意逐渐稳定以后,他就把妻子也接到了上海,家里的地分给了三个儿子耕种。没想到,没过几年,三个儿子全家也都陆续来到了上海,也做起了卖菜、卖水果的生意。如今,三个儿子都买了小轿车。
从1998年至今,胡云灿已经在上海待了20年,卖菜的钱除了供日常花销,大部分用来还债了。他说,自己现在年纪也大了,进菜这样的活也干不了了,都是在附近做生意的老家亲戚进货的时候帮他带点回来。
“我准备再干几年就不干了,也干不动了,回老家种地去。”胡云灿说,现在他欠下的账已经还清,回家心里也踏实了。如今手里也存了几万块钱,差不多够他和老伴养老的了。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事发广东汕尾已被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