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刚毅清廉的喻成龙??吴汉卿

来源:池州日报 2017-02-24 10:05   https://www.yybnet.net/

清代康熙朝有三个名叫成龙的高官,两个是同名同姓叫于成龙,一个是易姓同名的叫喻成龙。

汉人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人,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授广西罗城知县,康熙朝景官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西江总督,被清圣祖康熙帝誉为“清官第一”。

镶红旗人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康熙初年由荫生授知县。景官知府、直隶巡抚,河道总督。曾主持运河通州段、黄河荥泽砀山段各堤段加固工程。康熙三十七年(1698)在直隶主持浑河的排浚与加固堤防工程。

正蓝旗人喻成龙(1644-1714),初由荫生授建德知县,终官湖广总督。

上述三人,在事业上都有交往,均为清朝要员,称得上重臣。本文专述喻成龙。

自康永泰元年(765)正式建池州以降,至清末宣统三年(1911),上下1240余年间,出任池州府、潞首长(一把手)的当在三四百人之众。一般任期为三至四年,最短的不足一年,如北宋包拯;长则七、八年,如明朝何绍正。唯有喻成龙在池州府、潞、县任首长时间长达十八年(1666-1683)之久。

喻成龙,顺治元年(1644)生于锦州(奉天),字武功、号正庵,正蓝旗人。何谓正蓝旗、镶红旗以及何谓八旗子弟。满清人的先祖为世代相传的狩猎氏旗女真族。女真人出猎,不论有多少人,各按氏旗而行,每十人为一单位,各出一支箭,以一人为头目。这个头目满语称为牛录额真。这个组织,满人称牛录。在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中,努尔哈赤的势力日益强大,他在牛录基础上设置了固山(汉语释为旗)。1601年正式设立四个固山,山为牛录之上常设机构,即黄、红、蓝、白四蓝。其后为了适应战争需要,设置了八旗即八固山,总人口共约十万人。八固山各有不同的旗帜颜色,即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种,即世称的所谓八旗子弟。喻成龙属于正蓝旗部。

喻成龙因其父有军功,入国子监读书,肄业。康熙五年(1666)由荫生官为安徽建德知县。在建德期间,生活简朴,从不贪图享受,每日粗茶淡饭,遇灾荒之年,便以糠屑杂米煮成粥为食,节省余米赈济灾民;南乡盛产茶叶,其产的名茶“仙芝”、“嫩蕊”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中,作为贡品,送至朝廷,市场上更是奇货可居,供不应求。仆人想弄点给他尝尝,他一叶不沽,常年喝的全是“毛茶”、“老干片”。在建德四年间,他刚明果断,遇事立剖,人莫敢欺,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被人民誉为“包龙图再世”。他在节衣缩食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修复毁坏严重的文物建筑。建于宋嘉定年间的“梅公亭”,是座为纪念北宋大诗人梅尧臣的名胜古迹,屡修屡败,至他任上时已是岌岌可危。他组织民众用整旧如旧的思维将它修葺一新。始建于唐至德年间的文庙大成殿,经过近千年的风雨剥蚀,几移地址,他的前任将大殿迁移至梅城西北角,但未竣工。他到任后将其续建完工。明朝建德设研经书院,由于朝代更替研究书院停办二十余年。喻成龙利用文庙建筑设学宫,开展应试科举教育。《建德县志》赞其言有才谋,阅历多而通晓人情事故,立朝刚毅,为官清廉,如龙图再世。

康熙九年(1670),喻成龙迁池州通判,十三年(1674)转池州潞州同知,十七年(1678)擢任池州知府。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动员所辖六县财力物力,复建已毁坏殆尽的池州府儒学,仅用一年多时间,于康熙十八年,就建成了规制宏伟的府儒学,赢得黎民百姓、士农工学商的交口称赞。喻成龙在京城国子监读书时就闻得张英的大名和出众的才华。此时的张英已成为康熙皇帝侍读侍讲学士。喻成龙想请张英给落成的府儒学写篇碑记。喻成龙心想事能成。时任池州府教授陆德元(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训导包斌(今江苏丹阳人、拔贡)、在池州府供职的章孝廉(桐城人、贡生),此三人同张英不仅相识,还称得上深交,三人异口同声答应同去京都拜请张英。喻成龙写了封言词恳切、态度谦卑的信,派陆、包、章三人赴京求见张英。张英热情地接待了三人,并听取了三人有关复建府儒学的详情介绍,便欣然命笔写了篇文辞清丽,简明畅达,旁引博论,共884字的《池州府重修儒学记》。陆、包、章三人怀揣张英亲笔撰写的重修儒学记,兴高采列地返回池州。喻成龙读之喜出望外。购置一块巨型青石,请时任通议大夫广西市政使司左布政使池州人张自昌篆额,请奉政大夫河南开封府同知池州人柯仲实书丹,由名工巧匠精心镌刻成宽125厘米、高290厘米、厚22厘米、重4400斤的巨型碑,竖立于府儒学大成殿前。为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这块文史文物价值颇高的《池州府重修儒学记》石碑屹立在数年前重建的池州府儒学大殿左侧,供世人瞻仰。喻成龙做的第二件事是俯儒学的配套工作,他为府儒学购买了50余部经书,供入学者学习;置学田700多亩,确保府儒学的费用支出。他做的第三件事,整修齐山书院。齐山书院座落在齐山九顶洞旁,始建于南宋中期,因无经费护养,到明朝中叶只存废墟。明正德池州知府何绍正于正德十年花大气力重建了“有坊有门有堂有祠有东、西庑,周缭以垣”规制宏大齐山书院,并置田三十九亩八分,为书院提供开支费用。由于管理不善,书院逐渐破损,加上明末清初战火,至康熙朝房舍所剩无几,入学者时有时无。喻成龙量力而为,因陋就简,对坍塌破败的校舍做了挽救的修整,接纳学子,使了无声息的齐山书院又书声朗朗起来。与此同时,他大力倡导、积极支持各县都办起了学堂,培育了大批人才。他做的第四件事,纂修《九华山志》。在此之前,自明嘉靖至清顺治年池州两任知府、青阳四任知县共修撰了六部《九华山志》。喻成龙翻捡之后,觉得这些山寺,或是史料不全,或是过于简略、或是编纂体例失规,或是史实讹错,应重修一部完满准确的山志。他利用工余之时,勘校旧志,采集资料,草拟纲目。正当他着笔成文时,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接朝廷诏令迁任江西临江府知府,只得将全部资料和志书提纲草稿交给后任知府李灿和留任的教授黄华、训导宗观,请托他们完成他的心愿。李灿等经过三年工作撰修成十二卷《九华山志》。对于这部山志,史料的记述有多种说法,一说喻成龙撰修,二说喻成龙、李灿撰修、三说李灿。因为刊刻的康熙二十八年《九华山志》的序言是李灿所写。准确地说康熙二十八年《九华山志》应是喻成龙、李灿重辑。他做的第五件事,察吏安民,诸废毕举,如整修府城城垣,加厚江河堤坝,筑路建桥等。其间,康熙二十一年(1681)、康熙二十二年,喻成龙还主持重修了九华山化成寺和肉身宝殿。总言之,喻成龙在十八年池州府、县任上业绩辉煌,深得州县人民的爱戴和颂扬,离任之时府城人民夹道欢送至江边码头,久久不愿回首。

康熙三十年(1691)喻成龙擢山东按察使,三十二年署(代)理布政使,三十四年(1695)内迁太常寺、大理寺卿。康熙年间,今日新疆地区的伊犁河流域有个准噶尔部,拥有六十万人口,是当时四大部落中势力最强的一部,自称是康熙朝臣属之列,其首领名噶尔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打败了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与其他二部落几十万人奔向漠南,请求清朝保护。清朝廷命令噶尔丹西归,噶尔丹不听。故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亲率大军西征,虽然大败了噶尔丹,但未消灭他。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率兵十余万侵犯巴颜乌兰,大肆抢掠。于是,康熙三十五(1696)康熙皇帝再次亲征。命萨布素率东三省兵从东路出击;费扬古率陕甘兵从宁夏出击西路,截断准噶尔兵归路;康熙帝亲率八旗兵从独石口出击进逼巴颜乌。准噶尔兵大败,噶尔丹仅率数十骑逃跑。在这次征讨噶尔丹战役中,当时任职太常寺卿的喻成龙奉康熙之命协同左都御史于成龙(汉人于成龙),督运中路军粮草。他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确保康熙皇帝亲率的八旗兵征战需要,得到康熙皇帝的御赏。战争结束后,迁大理寺卿,继之升任刑部右侍郎。此时,今日海河五大水系之一的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仅次黄河,故时称“浑河”。浑河下游淤浅,河道迁徙无定,故又称“无定河”。康熙三十七年河道总督于成龙(镶红旗人于成龙)主持修筑稳固河槽大堤。康熙皇帝命时任刑部右侍郎的喻成龙督修无定河上游高家堰,以控制洪水下泻的流量。此堰工程宏大,施工难度亦大。喻成龙几乎吃住在施工工地,经过两年多艰苦施工,高标准、高质量的高家堰竣工,不仅得到于成龙的极高评价,更得康熙皇帝奖赏。

康熙四十二年(1703),喻成龙被擢为湖广总督。辖下的辰沅靖道治所距苗人集中的地方很远,管理起来鞭长莫及,很不方便;道中领导官员严重缺额,无能为力管理辖地社会治安和社会事务,社会状况极不平安稳定。他上疏请将辰沅道治所移到苗人集中住地镇箪,增补官员同治、通判、巡检、吏目等,专管苗人事务。规定轻罪由土官发落,命盗重案,解道所审拟;五案司土官归所管辖,依照边俸条例升调。又以麻阳县训导移驻五寨司,设义学,听苗民肄业。各土官子弟有读书能文者,各寨司登记入册,按需要选调使用。不长时间,辰沅靖道社会治安面貌焕然一新,苗民安居乐业,各类案件大幅度下降。康熙五十年(1711)喻成龙致仕,荣归故里,康熙五十三年(1714)病逝于故里,享年七十一岁。

喻成龙没有学历即既没有中举更没有进士衔,却读书不少,知识面宽广,学识渊博,诗文词赋全来,留下了不少精美奇文华章。这里抄录几首歌咏池州的诗作以飨读者。

雪霁江上望九华

暮江拥寒浪,清旦林表霁。

冰翼映幽灵,苍茫坐迢递。

念昔登兹峰,倏焉已隔岁。

况经喧和时,怀人风景丽。

会当栖岩壑,投簪勿需滞。

诗的大意是:冬天的傍晚,江上荡起清波浅浪,寒气袭人。清晨天气放晴,日光映照下的松林表面放出一层薄雾样的白毫。峡谷左右山峦被皑皑白雪覆盖,如同两扇巨大的鸟翼,整个山峦显得苍茫旷远。我触景生情,自然想起曾经登临过这座高山,然而那已是一年前的事了。今日天朗气清,风光无限,令我怀念起丽人般的九华山。我该当摘去官帽,辞去官职,木妻 栖于岩壑,归隐九华山泉林,过起隐居的生活,切切不要滞疑犹豫了。

九华山

华东华西山水佳,吾将遗身栖紫霞。

受籙步虚朝玉阙,秘要驻颜餐胡麻。

金樽瑶琴响幽壑,古涧清泉流落花。

须知辽海还丹客,愁问人间问岁华。

诗的大意是:九华山无论山之东、山之西风景都秀美,我将栖身于此山紫霞之中。去接受道教的秘篆,步入恬淡寂寞、虚无无为的道体,朝拜玉皇大帝所居的宫阙;掌握好修身养性要诀,使容颜不衰,青春永驻;吃着传说中汉张骞从西域携来种子的胡麻,过着闲适的饮酒、抚琴于幽谷的仙人般生活。其实我就是辽东海湾的还丹客(道家代称)可谓长生不老,何须愁问人间的岁月年华。

费拾遗书堂

少微高隐入云端,苫魂围炉血泪乾。

丹诏身荣全节易,孤臣心死报恩难。

空山日落猿啼急,古墓松深月到寒。

流水不关人氏谢,秋生岩谷野花残。

费拾遗书堂即费冠卿书堂。费冠卿,青阳人,登唐元和丁亥(807年)进士,一直在京未拜官。闻母病,急驰归,母已丧,守墓三年,对丧母的悲痛、哭泣,致血泪俱干。长庆二年(822)穆宗李恒下诏,拜费冠卿为右拾遗,不起,终隐少微峰下。

诗的大意是:费冠卿隐居在高入云端的少微峰下,以草为席,土块为枕,孤守墓庐,悲痛欲绝,哭乾了眼泪。他丹诏荣尽全节,却不能报君恩。一年四季,一天到晚,空山日落,猿声啼叫;幽深的松林中,费冠卿的墓塚在月光映照下显得寒冷凄寂。历史长河是不管人间新生老死和改朝换代,河水依旧奔腾川流不息。秋日里,费冠卿故居(墓庐)四周花残叶落,更显得萧条肃杀。

平天湖上

沙棠兰浆远水平,锦缆徐牵绕岸行。

一盏两盏月初上,东湖西湖风正清。

溪边塔影和烟立,渡口钟声隔树鸣。

凉露湿衣深不觉,夜深始悟荷香生。

平天湖,一说旧时在杏花村白浦圩外,本清溪之水,由江祖潭上、洛岭之下,潴而为湖。一说在今涓桥、高脊岭两镇东西相峙的宽阔的秋浦河河段,古时这里称为天湖。今日平天湖,原为与东南湖相连的白沙湖。1965年围垦灭螺工程中构筑了一条4公里长的大堤,将白沙湖与东南湖分割,东南湖(齐山湖)沦湖桑田,时人将白沙湖易名为平天湖。

诗的大意是:我乘坐着沙棠木造的舟,划着木兰树做的桨,在锦绣缆绳牵引下,沿着湖岸徐徐前行在平天湖上。月亮升起后,只见天上挂着一盏明灯,水中倒映着明灯一盏;东湖西湖(即后称的东、南湖)上,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清溪边上的宝塔(妙因、百牙)影屹立在暮霭中,渡口上的钟声响彻岸边的树林内外。夜深了,清凉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竟全然未觉,却闻到了湖中的荷花送来的阵阵清香。

喻成龙,诗宗杜甫,叙事诗,抒情诗皆有,而以抒情诗最擅长,在叙事诗中,寄情于事,在抒情诗中,往往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有的诗情景同时出现,先写景后抒情。其诗歌艺术特色,在上述四首诗中皆有体现。

新闻推荐

民政部将开展专项督查推进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崔静)记者21日从2017年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民政部今年将组织开展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倒房重建进度,确保2016年临时安置受灾群众今年内全部帮助解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刚毅清廉的喻成龙??吴汉卿)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