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是盘点收获的时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开始。
自2008年退休后,汪志高先生仍和上班时一样,每到年底,照例要对自己审视一番。只不过上班的岁月,总结的是工作和业绩,而如今变成了生活和绘画。或者说,现在,志高先生的生活即艺术,二者已融为一体。回忆起来,年轻时代于镜湖之畔举办个人画展的情景,仍然清晰得历历在目。但那时毕竟是“副业”。在单位里必须敬业才是第一位的。三十多年过去,总算有了机会,可以心无旁系,尽情地驰骋在绘画之路上了。
其实,对于这一天,他早就翘首以待。长期的艺术积累,当它和浓烈的情感欲望碰撞,必定催生奇妙的创作动力,让作品接连如岩浆般喷发而出。艺术,也因此被他珍惜为人生旅途最理想的宿命。这不,眼下,志高先生退休后第三次个人绘画艺术展又要开展了。
迎着天边涂下的一抹夕阳,背起女儿送的精致画箱,潇洒启程远游四方,可谓志高先生自身的投影画面。退休近十年间,他踏遍了祖国的东南西北,领略了海外的自然风光,体察着他乡异国的风土人情。当他在原野山川架起画板,携带的油彩、水墨、色粉等颜料,转眼间变成了一幅幅璀璨的绮丽美景。所到之处,村姑农舍、闹市交易、牛羊生态、历史遗迹……生活的斑斓色彩,都成为他关注的亲密对象。花甲之后,他的这些作品八次参加全国油画、水彩、色粉画创作大展,其中五次入选,三次入围,多幅作品被北京、苏州、西安等展馆收藏,并荣获全国油画创作大展三等奖。其绘画的功力和水平,可见一斑。
志高先生思维丰富,灵感敏锐,是个多面手。早年的素描和写生训练,奠定了他深厚的基础。不仅擅长于油画,还精通多项画种。他画水彩,总有神来之笔。着色粉,信手拈来也觉与众不同。操翰墨,泼洒之中,借助西画结构、明暗、色彩的吸收与运用,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他兴致盎然地刻版画,做雕塑,也是样样拿得起,每有突破,常常乐此不彼。
艺术的内涵在于创造。为执着不懈地追求绘画的真谛,赋予画种新的生命力,多少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如何在传统的、巨人的肩膀上传承出新,包括色彩的运用、材料的更替、形式的展示、理念的表达等,都是当今美术界孜孜探讨的课题。创作是热情的,而判断却需要理性。
志高先生喜欢做开拓性的实践。为了赋予画种新的生命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首创被称为“意象水彩”的玻璃拓印水彩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退休以后,这样的探索并未停止,志高先生潜心研究中、西多种画派画种的绘画语言、绘画机理和绘画技巧,把握创新的奥秘与规律,并亲尝梨子的滋味。经过不断推敲反复试验,近年又创作出一种崭新的油画门类——塑面油画。
塑面油画的原创魅力,主要显示为用现代pvc板取代传统的西画画布,充分利用塑面吸纳油彩颜料独有的机理特性,通过多种巧妙的油画技法和手段,达到诗情墨韵的神奇效果。尤以山水风光等自然景物刻划方面,几近中国画的泼墨渲染,水彩画的空白通透,恍若国画和西画的天然融合。让人鉴赏到画面的意境,既有浑然整体的表象,又含深层蕴次的抽象。在品味气韵与思维、情感与理性和谐统一的同时,迎合了大众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艺术无国界,这种融合中西的创新尝试,无疑会扩展普通百姓对西画的欣赏空间。
近十年来,志高先生创作的大量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画家面对生活的艺术旅程。绘画着并快乐着。志高先生说,这就是他的精神寄托与信仰。沉静在绘画的境界里,感悟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是画家拥抱生活的方式,也是莫大的享受。只要生命不息,生活还在继续,就会不停地让他的艺术丰富下去。
汪志高 作品
□ 和春
新闻推荐
新华社沈阳2月12日电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微信代购有风险,一旦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很难维权,对于微信私人代购的监管难度也很大。根据辽宁省消协发布的典型案例,消费者刘女士在朋友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