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清丽婉约的小城,四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江南水乡之梦。
太湖的水滋润了苏州,给了苏州城灵性、韵味和活力。那些小河像脉络一样交叉密布着脉脉地流淌,养育了一代代聪明勤劳的苏州人。那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房屋,古朴典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那一条条青石铺就的小巷,幽深静谧,弯弯曲曲,沉静中带有些微的怀旧和伤感。在朦胧的月夜,约上三五好友,坐在绕护城河的画舫上,穿行在各式各样的小桥之间,两岸的灯光和霓虹倒影在宽阔的水面上,听着艺人咿咿呀呀地唱评弹,远处隐约传来丝丝缕缕的管弦之声,一切如在梦中一般,人生快意,夫复何求?
苏州古城的建筑多以粉墙黛瓦的徽派风格,古城区内没有高大建筑,房屋最高不超过四层楼,街道古朴干净,处处流露出古老文化的印记。当你漫步在观前步行街,苏州“乾泰祥”的丝绸一定会让你动心;外脆内鲜的百年老字号“哑巴生煎”会让你赞不绝口;松鹤楼的樱桃肉会让你回味无穷;公交车上那柔美的苏州方言报站声,会让你倍感古城的亲切;乘坐黄包车到古城转一转,那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苏州的园林绝对是苏州最大亮点。如果说北京颐和园的大气令人赞叹,那苏州园林的小家碧玉更是可人。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我想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已经足够了。
据了解,苏州园林的兴起,缘于苏州人的“退隐文化”。他们或是官场失意厌倦了政治,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遗风的影响,他们退隐于市,建园筑墅,来做泽畔渔翁,领受清风明月。但他们毕竟是做过官,有过显赫享过富贵,所以他们也不愿意真的像陶渊明那样去南山种豆去寒江独钓,于是他们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之中,用一道高墙围起了一个静谧幽美、迥异红尘、宛如仙境的城市山林。“古人对虎丘有“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我觉得这“九宜”,其实是无时不宜,适用于苏州的每个园林。
苏州建城置郡自春秋时期,历经2500多年的历史风霜,至今仍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苏州与名人结缘,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或是江南红粉,踏遍了苏州的山山水水,留下富有情趣的吟咏和故事。闻名而来的人,一为羡慕苏州之名,二为疗养放松心情。苏州好像一位慈善的老人,接待了历代贬谪而来的官僚和潦倒的文人,可谓中国文化的后院。
历史冷落了苏州,自为吴国都城后,江南名城苏州不再受到历史的青睐,游移在帝王们的视野之外。苏州毕竟不同于各个皇城,它位于江南水乡泽国,汲取天地之灵气,天生丽质,出污泥而不染,依然秀丽如初,吸引王公贵族和达官贵人来游览。今天,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依然保持着历代以来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一拨又一拨游客。大家来去匆匆,就为目睹苏州的风采,感受中国文化浸染的古城之韵。
苏州——你是唱不完的歌,你是画不尽的画,你是醉人的酒,你是我记忆中最美的江南。
童杰 文/摄
苏州园林
同里古镇
寒山寺
虎丘山
甪直古镇
新闻推荐
么,可又总觉得写不下去。春节期间,热心的周元同学想与尚奎联系一次,可不知是通讯不给力还是号码有误,总之每每失败。后祖谟同学辗转与其女儿联系上时,方才得知噩耗。尚
王成福得到尚奎春节前离世的消息好几天了,总想写点什么,可又总觉得写不下去。春节期间,热心的周元同学想与尚奎联系一次,可不知是通讯不给力还是号码有误,总之每每失败。后祖谟同学辗转与其女儿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