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吃完才收摊”,文明执法是“去污名”

来源:贵港日报 2017-02-24 10:41   https://www.yybnet.net/
良途 杨朝清

近日,在河南郑州市纬五路一家饭店门前,有几个大人带着小孩在外面的桌子上吃饭。虽然店主这属于占道经营,但城管并没有着急上前让收桌子,而是站在一旁,等大人和孩子们吃完饭才催促店主收摊。(2月20日 中国日报网)

长期以来,城管和商家经常在街头巷尾上演“猫鼠游戏”;城管被塑造成拥有权力身份的强者,商家被塑造成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如此”的弱者。稀缺而清新的“吃完才收摊”,在无形中对城管的形象进行了一次“去污名”,用温情的文明执法赢得了公众的社会认同。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污名:对受损身份的管理》一书中,对污名化做了生动的阐述。戈夫曼认为,将人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被污名化的人被赋予了某种不光彩的色彩。有学者将污名化的过程分解为贴标签、原型化处理、地位损失、社会区隔和社会歧视。这一切,在城管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粗暴、生硬的城管执法,让不少老百姓对城管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情绪性地、先入为主地对城管进行污名化甚至妖魔化。不论是 “橘子地图”,还是“女城管帮忙卖菜”,抑或“吃完才收摊”,越来越多的城管用角色扮演来为自己正名,进行公众形象的“自我救赎”;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的城管执法理念,得到了舆论的普遍赞赏和老百姓的肯定。

面对占道经营的商家,城管完全可以利用制度、规则来为自己的执法行为找到正当的理由。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城管并没有任由“庸常之恶” 上演,并没有将制度、规则作为自己暴力执法的“挡箭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寻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缓冲地带,“吃完才收摊”既得到了食客与商家的理解,也保障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秩序与卫生。

同样的工作职责与管理规则,如何寻找不同利益群体最大的“价值公约数”,如何以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柔软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城管面临的一个现实考题。食客正在吃饭,城管如果强行收摊,不仅会损伤食客的就餐体验,也会损害商家的利益;简单、生硬的执法方式,难免会遭遇抵触乃至抗争,甚至会引发纠纷和社会冲突。

与暴力执法相比,“吃完才收摊”尽管不能实现效率最优化,却能够既维护公共秩序,也呵护食客和商家的利益诉求。“吃完才收摊”身段柔软,却并不意味着软弱;城管并没有放任、纵容占道经营,而是以一种能够被不同利益主体共同接纳的方式进行文明执法。说到底,城管“去污名”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城管契合公众期许的角色扮演来修复信任裂痕。

(来源:2月21日人民网)

新闻推荐

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签署承诺书严格落实电话实名制

据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记者4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与三大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签署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责任承诺书》,要求三大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承诺持续从严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吃完才收摊”,文明执法是“去污名”)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