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动员的姚明,作为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姚明,已经被写入了历史。在人生的下半场,继续深耕篮球的姚明,有更多的传奇等待书写。
本报记者刘伟
姚明,
一个鲜活的偶像
在盛大而又充满温情的球衣退役仪式上,人们又见到了熟悉的姚明,他用幽默、智慧的段子,诉说着励志的过往,像邻家大哥,再次逗笑了球迷,以及陪伴了一个青春的你我。
“当我走进球馆,看到上方悬挂着我的球衣时,就知道我的第一个新年愿望已经落空了。因为我本来许愿,自己还能获得一份十天短合同的。”上台的第一句话,姚明就用自己的幽默来了一个开场白,多年以来,从未改变。
时至今日,老一点的球迷都还记得,当年的姚明是如何用姚式幽默化解外界的质疑与非议的,那种举重若轻,令人叹服。姚明初入联盟,大嘴查尔斯·巴克利表示,如果有一场比赛,姚明得分超过19分,他就亲肯尼·史密斯(解说搭档)的屁股。当记者转述这段话时,姚明机智地表示:“那我就天天得18分吧!”
这个巧妙的回答,既没有同巴克利正面交锋,又凸显了自己的大度,要知道,在NBA即便场均18分,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球员了。
姚明出众的球技,勤奋自信,谦逊和幽默,让他成为中国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也改变了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原有的印象,他的贡献早已超出了体育。
姚老板,
一方未竟的事业
以球衣退役为标志,作为运动员的姚明,职业生涯就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正如姚明退役时所言,他的运动员生涯结束了,但篮球生涯还远未结束。在以运动员身份,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了NBA之后,大姚人生的下半场,管理与改革中国篮球的攻坚战,其实才刚刚开始。他也很清楚,其中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当年自己在NBA立足,最终扬名立万的过程。
“这很不容易,有时候把我急得都想自己上场去打。”谈起自己当老板的经历,姚明坦言。从2009年接手上海男篮之后,姚明及其团队一直试图用NBA最先进的理念,来打造CBA上海男篮的“百年老店”。
然而,在理念落地的过程中,是无数困难和障碍交织的水土不服。既有所谓逼走恩师李秋平、兄弟刘炜的不仁不义,也有赔本赚吆喝,球队战绩迟迟不见起色的无奈。
令人欣慰的是,在多年的沉淀之后,这个赛季的上海男篮大有起色。在引入弗雷戴特和亚布塞莱后,上海男篮本赛季一度雄踞联赛榜首,在季后赛有所作为、重现姚明当年的辉煌,并不是大话。
姚主席,
一段未知的冒险
同稍有起色的老板相比,对于篮协主席一职,即将走马上任的姚明,面临的挑战、际遇更是空前的。3月份,中国篮协将迎来改选,由于是等额选举,只有一个候选人,姚明当选板上钉钉。届时,身兼CBA联赛公司副董事长、篮协主席两职的姚明,繁忙、压力、挑战,纷至沓来。
作为拥有实权后的篮协主席,姚明的工作范围更广,这个范围不仅包含CBA联赛的管理与改革,还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NBA可挑选人才的NCAA,让人看着眼红,这种模式也为CBA人才选拔提供了一种借鉴。但在中国,大学生篮球、CBA联赛,却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要做到两者互通有无、交流顺畅,一个姚明的能量,显然力所不逮。
类似复杂的问题,在未来将会一直困扰着篮协和姚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困难、挑战,显然要比当球员的时候深谙几套、几十套战术复杂得多。
新闻推荐
□张九龙宿国是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原本“司太昊与有济之祀”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却因自家内部对周人东征态度不一,导致国家南北分裂、兄弟反目。好不容易效忠新王朝得到了男爵的封号,却因为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