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
能力到了极限
改革背后是农业农村形势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他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这些矛盾问题。
他特别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必须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
唐仁健明确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是调整的一大对象。“三大调整,我们概括为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而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综观一号文件,其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布局从产品产业结构入手,涉及绿色生产方式、新产业新业态等问题,之后关注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短板,最后落脚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解释,这一顺序,正是改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递进关系。
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文件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其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再在农村来一次新的‘异军突起\’。”他说。
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文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他指出,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文件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唐仁健表示,当前急需培养乡村建筑设计、乡村规划人才。文件对此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据新华社、中国政府网等
新闻推荐
□郭元鹏贵州贵阳正在上演一出真实版“飞越疯人院”。2月4日下午,贵航贵阳医院通过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该院一名医生私自携带64名精神科住院患者转至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4日晚间,涉事贵阳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