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亓浩波 通讯员 焦圣涛
这是一个恋上大山的人,远离了城市喧嚣,选择与大自然相守,苦乐交织播撒绿色梦想。他,像一株株大树扎根深山,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与林场紧紧相连。从意气风发到双鬓染霜,他将心血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山林。他,就是徂徕山林场场长、党委副书记边炳梓。
2016年12月27日,全国“2016最美生态公益人物(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边炳梓荣获“2016最美生态公益人物”称号,并成为泰安市获此殊荣第一人。从1983年来到林场至今,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艰辛,始终不能动摇边炳梓坚守大山深处的决心。“林场是我的家,更是我的生命。”2003年,边炳梓担任场长,在他的带领下,林场实现了跨越发展,曾经贫困不堪的林场一下成为了森林资源增长快、生态效益好、职工收入高的明星林场。林场森林蓄积量由2003年的34.5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0.05万立方米,增长了2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80.2%,提高到现在的87.8%,增长了7.6个百分点;林木资产由2003年度的0.35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35亿元,增加了2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水的背后总会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徂徕山林场先后被评选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中国首批森林氧吧”、“山东省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省林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森林经营示范点”等多项殊荣。边炳梓本人也先后获得泰安市劳动模范、齐鲁好当家人、全省十佳国有林场场长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市政府记功授奖,并当选为泰安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
营林,收获绿色满山
曾经,这里林木只有几千株,山石主宰这片绵延30公里的大山;如今,这里水清松绿,虫鸣鸟叫,树木参天。望着满眼的绿色,边炳梓感叹,“这就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欣慰了。”
“刚到林场,我感觉生活一下子变了。”边炳梓回忆,潮湿的宿舍、蚊虫的叮咬、荆棘的划伤,数不清的突发状况和危险都让他战战兢兢。“现在想起来,这些事情都是林场生活的小插曲,平淡而美好。”30多年过去,54岁的边炳梓先后从会计员到科长,再从副场长到场长,他早已习惯了与山为伍、与树为伴。“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迫切地希望它能发展得更好。”
“没有绿色,林场就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林场当家人,边炳梓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全力投入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中,使徂徕山赢得了“齐鲁绿肺”的美誉。
近五年来,林场累计投资1284万元,及时对林木资源进行森林抚育、树种改良、引进珍稀树种等营林生产工作。着力突出了主干公路两侧及景区景点周围、场区驻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共栽植各类乔灌木20余万株。已初步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和“绿起来、美起来、彩起来”建设多彩森林的绿化目标;重视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带领职工进行树种改良、引进珍稀树种,高质量地完成每年2万亩的森林抚育任务。期间,边炳梓勇挑重担,主动请缨,完成林场边缘社会造林2000余亩。徂徕山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明显提高。据调查,徂徕山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80.2%提高到现在的87.8%;森林蓄积量由2003年34.5万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0.05万立方米。由于林场内植被茂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2015年10月份,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森林与人类》杂志评选为全国首批37家“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有人说,边炳梓就是扎根在徂徕山深处的一棵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时光的印记,但他却始终坚韧挺拔,初心不改。
护林,为了绿色安全
“三分造,七分管”。造林难,护林更难。
自边炳梓担任场长以来,他深感责任重大,一丝一毫不敢有半点松懈。他说,“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辛辛苦苦种下的树,一场大火就可能全部付之一炬,后果太严重了。”在很多护林员心中,边炳梓对自身的要求近乎苛刻。“这么多年了,边场长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他和我们一样,常年吃住在山上,已经有27个年头在山上与我们一起过春节,并且大年初一都到高山慰问大家。”
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边炳梓会更加忙碌。他亲自带班备勤,到防火第一线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
“人在,林在。”这就是边炳梓的护绿决心。
在边炳梓的带领下,徂徕山林场的森林防火连创佳绩。近年来,林场的森林防火队伍、设施、装备和科技建设不断加强,取得了27年无较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特别是最近5年,在久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和人为违章用火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重大森林火灾高发、频发,面对极为严峻的防火形势,徂徕山林场积极应对,主动而为,组建了场区夜间巡查队,防火期内每天晚上九点至翌日凌晨四点,沿山持续不间断巡查,打赢了森林防火攻坚战,取得了5年森林火灾“零发生”的优异成绩。
在森林病虫害防控方面,边炳梓认真抓好虫情调查监测,提高测报水平,为科学防治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狠抓防治质量,推行无公害治理,提高防治效果。他积极推进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推广使用生物药剂,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林场年投入防治资金70余万元,年均防治作业面积4万亩次,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防治目标。
稳定林木、林地秩序是林场工作的生命线。工作中,边炳梓反复强调工作人员要积极履行依法护林、依法治林的职责,林场的资源要做到寸土不让、寸木不失。每年,边炳梓都亲自组织开展“冬季严打行动”、“绿盾三号”行动、规范放牧行动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林木盗伐已由高峰期的日均199.35株降至日均0.35株,确保了林区的资源安全和秩序稳定。
坚守,撑开绿色大伞
漫步徂徕山林场,这里既有幽深婉转的峡谷、潭瀑相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水库、惟妙惟肖的奇石、生长茂密的山林,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2006年,徂徕山林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林场工作者多年的工作和努力,保护区现在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泰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
谈起徂徕山林场的美,边炳梓可以滔滔不绝。“呆在这里时间久了,你就会很自然地爱上它。”边炳梓说,徂徕山是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大汶河发源地之一,分布着大面积华北地区特有的油松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栎类,形成了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形迹、花岗岩地貌等地质景观丰富,历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众多,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保护好这片资源,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此,边炳梓认真学习研究保护区的工作,并经常向业内专家请教交流。他结合林场实际制定相关规定、措施和制度,一丝不苟抓好保护区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在他的建议和坚持下,保护区生态旅游收入全部用于保护区建设,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生长和繁衍。
林场的人都说,“边场长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为全面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边炳梓带领工作人员制作并安装了100块宣传牌、悬挂1000个鸟巢、1000块树种标识牌。每年4月份爱鸟周,他还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是林场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在边炳梓的带领下,他精选人员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稽查小组,加强巡查和监管,筑牢野生动物保护伞,为野生动物资源的生存和种群扩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前行,拥抱绿色梦想
从荒山变成明星山,从工资难发到生活安定幸福,林场人见证了徂徕山林场的精彩蝶变。
在边炳梓的带领下,林场的基础建设项目实现了新突破。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协调和多方争取,仅2012-2013年投入资金1.58亿元,是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的7.8倍,徂徕山林场路、房、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2012-2013年硬化改造道路56.5公里;2014-2015年,完成林区至工队道路硬化改造9.3公里。至此,横贯徂徕山东西35公里的主干路,全部改建为林区二级公路;其余林道业已得到了初步硬化改造,同时,徂徕山环山路建设正式启动,并完成6.8公里的一期工程。
“民生无小事,只有解决了职工最迫切的需求,林场的发展才有盼头。”边炳梓上任以来,以创建和谐林场为根本,抓民生、重实效,全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批准林场自2004年起恢复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使全场干部职工的生活有了保障。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解决了全场85%的职工住房问题。为增强林场凝聚力,他每年都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职工运动会、一次全场文艺汇演、一次艰苦岗位慰问、一次春节孝老走访、一次“金秋助学”等,此举有力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爱场如家的热情。
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迎来一个个寒霜酷暑。伴随着奉献者的赞歌,徂徕山林场的未来在拓展,在延伸……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设立徂汶景区管委会开发战略的实施,徂徕山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自此,徂徕山林场森林旅游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顺利由国家“3A”级景区升格为“4A”级景区。
在旅游开发中,林场及时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徂徕山的森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边炳梓和林场工作者不断完善景区功能。按照4A级景区建设标准和徂汶管委会统一部署,对旅游商品进行了开发设计和展示推广;印制了高标准的宣传画册、导览图;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景区大门、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等旅游设施进行了标准建设和完善。在景区西园门投资800万元,修建了面积1300㎡的游客服务中心;在秋千架、中军帐等核心景点新建了多处观景平台,整修寺庙道观等景区建筑;新建、改造了门票检查站、景区厕所、旅游标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边炳梓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突出文化挖掘,坚持原生态、纯绿色旅游模式,并提出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旅游发展目标。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徂徕山逐渐形成了林业促进旅游,旅游反哺林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远望林场,满眼的绿色里,挡不住边炳梓的匆匆步履。播撒绿色,守望绿色,在他的带领下,新一代的林场人誓用最美的画笔勾勒徂徕山林场更辉煌的明天。
本版图片由徂徕山林场提供
新闻推荐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房地产库存量过大的城市,将暂停新增房地产用地据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获悉,湖南省将对房地产用地进一步实行分类调控,对不同地区分别亮“红”“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