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用便利、用途广泛的二维码技术成为“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扫码支付、认证等已成为人们消费和生活中的新习惯。目前,由于广泛应用的QR二维码制码技术开放,网络上二维码制作和扫描软件非常多,企业常常利用市面的二维码生成器免费生成二维码。然而,二维码信息人眼很难识别,其中储存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常常会出现被篡改、泄露,植入木马病毒或不良信息等严重安全隐患,很多人在购物、获得服务的同时,不经意间“扫一扫”就可能中招。
张超表示,当前,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工具缺乏统一管理,网络上可以随意生成二维码,没有对“二维码”生成和识读形成系统化监管机制。同时,大部分应用单位的系统和二维码承载的信息还未经国家主管机构或第三方机构统一审核、监控、追溯和认证。二维码正在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
张超认为,助推二维码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标准规范和统一注册认证是关键。加快推进二维码规范应用机制建设和二维码标准化管理的普及,建立一套健全的产业发展体系机制,才能引导二维码产业生态建立,真正解决政府、行业、企业、公众各方对于二维码应用的规范和安全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二维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袁景智摄文/惠秀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张“大西安空间规划”效果图引热议,未来的“大西安”将以三轴三带三中心的大格局布局为基础走上发展快车道,随着城市骨架越来越大,人口数量、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