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在此背景之下,全国各地面临着经济发展总体下行压力,农民工集体讨薪等涉众性不稳定因素增多,甚至将矛盾直接推向党委政府,农民工“围堵党政机关讨薪”“集体上访讨薪”等集体性讨薪事件时有发生,群体讨薪事件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为此,笔者就预防和处置农民工集体讨薪浅谈自己对策建议。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呈现的特点
一是原因复杂,解决难度大。受经济发展总体下行压力、工程层层转包、包工头之间债务纠纷等原因影响,此类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大都涉及人员多,欠款大,拖欠原因复杂,处理难度较大。二是方式极端,社会影响大。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低,维权能力弱,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往往采取拉横幅、封道路、堵机关等极端方式给债务人施压,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三是后果严重,牵涉人员多。农民工打工收入大多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工资被拖欠,意味着其生活来源被切断,不仅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问题。而且,每个包工头手下的务工人员通常都来自同乡同村,他们团结齐心,一旦拿不到工资,不但这些工人会全部参加讨薪,还会组织自己的亲属家人参与上访,极易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产生不稳定因素。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是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由于建筑领域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建设单位受利益驱动盲目上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为招揽工程,层层压价,甚至竞相垫资施工,等工程到手后,又将债务风险转嫁给材料供应商和农民工,一旦建设方无钱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就会拖欠民工工资。二是工程层层转包现象突出。施工单位内部层层转包现象严重,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或亏损,就容易发生工资拖欠现象。而且,当前施工单位挂靠现象严重,有的承包者为能争取到工程项目,挂靠资历深、信誉好的建筑公司进行投标,挂靠的公司仅收管理费,不参与日常管理。但承包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又不按建筑公司的要求执行,管理混乱,发生拖欠工资时,被挂靠的公司认为这与他们无关,不愿协助处理。三是农民工法律意识缺乏。农民工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大多农民工是为了生计,为了摆脱贫困而外出打工,普遍存在“老乡介绍的、不签合同也没事”的心理,既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也没有发放工资的依据,甚至有些连工资欠条也没有,发生欠薪纠纷时无凭无据,一旦包工头恶意拖欠,只能采取激烈方式、甚至违法的行为达到让政府出面解决讨薪问题的目的。
三、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是政府牵头、人社主抓、部门联动。建立由政府牵头,人社部门主抓,乡镇、社保、住建、公安等部门配合组成欠薪监督小组,及时开展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二是创新宣传、营造氛围、震慑犯罪。乡镇、人社、住建、公安派出所结合日常工作,到务工人员集中的建筑类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务工人员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督促检查劳资双方依法签定合同,及时支付民工工资,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同时,运用非法讨薪和恶意欠薪典型案事例开展警示宣传活动,使民工认识其采取堵路、围堵党政机关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民工“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认识,促进其遵纪守法。三是综合施策、快侦快办,依法打击。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并加强与检察院、法院的沟通联系,做到快侦快捕快诉,依法严肃打击恶意欠薪犯罪。
(作者单位:陇西县公安局)
新闻推荐
树立五大理念突出六项重点强化四个保证——访中共漳县县委书记党建中
本报记者牛小栋全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活动启动后,漳县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全面扎实开展“三查三治”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明查暗访督查年”活动、深化先锋引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