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质扩容均衡迈向“学有优教”,提质扩容均衡迈向“学有优教”

来源:德州日报 2017-03-20 10:13   https://www.yybnet.net/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学有优教”是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资源要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要更加均衡,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扩容,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要大力提高保障能力。

2017年,德州教育如何跨越发展,朝着“学有优教”的目标迈进? 3月16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给出了答案:今年,德州将突出抓好学校建设攻坚、综合改革深化、职教创新发展、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队伍能力增强五项重点工作,实现教育发展新突破。

重点一

学校建设攻坚

全力打好“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大攻坚战,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中职学校建设任务,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全面改薄”工程确保年内校舍竣工3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完工35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解决大班额年内校舍竣工11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115处,增加学位10万个,完成解决存量大班额任务。编制好 2018-2020年解决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长效机制。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域全覆盖。倒排工期,强化措施,陵城区、乐陵市、宁津县、临邑县、平原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年内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

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8所,其中新建72所、改扩建76所,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75万个,加快推进优质园建设工程,推进德州市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增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抓好市属重点教育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属高中、市高级师范学校、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规范化工程,建好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

重点二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尊重教育规律,调动好校长、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培经验,创典型,全面推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内涵优质发展。

推进德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试点,启动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家庭教育试验区建设,开展首届全市文明校园评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法治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全覆盖。

抓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每县(市、区)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校长、教师岗位,竞聘竞岗,激发教师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以县(市、区)、学校为单位,积极探索实施教师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学校教科研水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当地学生成长的教育规律与模式方法,加强学段衔接和家庭教育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指导各学校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抓好以“选课走班”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抓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引进和扶持教育评价机构,建立行政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以评价促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制定完善符合德州实际,以校长和教师为重点对象的评价标准。

抓好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借助对接京津冀与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大力引进优质学校、教研机构,鼓励企业、个人创办学校、捐资助学,扩充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探索实施中心校带偏远校、强弱学校结对等办法,完善校际联盟、学校发展共同体等模式,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缩小校际、城乡之间的差距。落实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加强体育美育卫生工作。建立各级足球特色学校的动态管理与评价机制,开展好三级校园足球联赛和京津冀鲁校园足球邀请赛,大力普及校园足球。摸清德州市音体美教师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音体美教师的补充配备和培养培训。以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引领,推动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争取“县县有亮点、校校有特色、人人有强项”。

重点三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以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京津冀优质劳动力输送基地创建为统领,紧密联系市场,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校校合作,积极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学校,不断提升德州市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

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台建设。争取全国中职汽修大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大赛在德州市举办,积极打造国家、省级职教大赛承办地。选送更多的专业、更多的选手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靠大赛引领教学、创造品牌、促进就业、成就人才。

完善职教评价体系。以管理水平和就业水平为重点指标,制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自主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职教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职教工作水平。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全市中职学校规范化建设,创建好以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平台和京津冀鲁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机制,加强市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促进市域内职业学校专业错位发展。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重点四

教育管理水平提升

打造“美丽校园”,促进学校在加强规范化办学的基础上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内涵提升,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整洁优美、品位高雅的育人场所,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抓好学校现场管理,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10所左右的样板学校,以此带动区域内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探索开展学生课后服务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有效办法,提升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度。高度重视农村和偏远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

以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评估为契机,狠抓学校各类设施、仪器的使用,提高教师、学生的应用水平。制定出台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标准,督促学校抓好设备配备和功能室的建设和使用,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继续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发挥好教育“城域网”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学相结合。培树先进学校,强力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办公平台开发与应用。

抓好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实行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健全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抓好安全教育试验区建设,加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完善安保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规定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范。加强学校安全督导检查、专项治理和隐患整治。进一步加强校车监管。

重点五

教育队伍能力增强

着力提升校长队伍谋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的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师德水平;提升全市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实现教育队伍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纪律意识明显强化。

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教师编制专户、后备教师等制度,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推动教师招聘模式向先面试、后笔试转变,年内争取新招聘教师2600人。细化市级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做好首届市级名师人选培养工作;各县(市、区)、各学校也要启动和完善县级、校级名师培养工作。

市级选拔100名优秀教师、校长赴京津和省内名校挂职交流。继续抓好市级教育干部与种子教师培训,县级骨干和学科教师培训,校级全员培训,完善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

实施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培训研修。深化德州市师德建设“德能同修”的特色,加大在全市的推广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组织实施特级教师、名师、师范类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推动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

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加强市、县、校教科研机构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实践型的教科研队伍。积极推进教科研机构由单纯学科研究向教育智库的转变,坚持开放教研,广泛吸纳市内外人才和成果;大力推进全员教研工作,教师、校长人人有课题,人人有成果。深入总结提炼一线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和案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王培培

新闻推荐

禹城:企业家“长知识”政府买单,禹城:企业家“长知识”政府买单

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提质扩容均衡迈向“学有优教”,提质扩容均衡迈向“学有优教”)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